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周三(14日)指出,決策官員須等待通脹持續達到2%局方目標,以及勞工市場完全復甦,才考慮加息,預料這兩個條件於2022年底前都難以實現,因此極不可能提早採取行動;他重申,在打算上調利率前將先縮減購入國債的規模。
目前,市場主要憂慮的並非加息,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FedWatch資料,交易商估計在今年最後一次政策會議(12月15日)時,上調基準利率0.25厘的機率僅6.1%。不過,消費物價指數及聯儲局每月地區經濟報告(俗稱「褐皮書」)顯示,通脹確實升溫,這會否迫使局方提前削減量化寬鬆(QE)規模,才屬焦點所在。根據美國銀行4月基金經理調查,「緊縮恐慌」(taper tantrum)是現時最大的「尾部風險」(tail risk)。
聯儲局減少買債,意味停止讓到期國債或按揭抵押證券的回籠資金重投市場,令貨幣供應下降,效果等同「收水」,恐打壓股市。然而,環球多年來嚴重依賴非傳統貨幣政策,美國汲取當年教訓,日後只會以緩慢和循序漸進的步伐「退市」,避免對金融市場產生太大衝擊。換句話說,即使未來美國通脹達標,局方亦不敢輕舉妄動。
事實上,衡量美國游資多寡的高盛美國金融狀況指數,已跌至紀錄新低,即市場狀態依然十分寬鬆,水源充足肯定有利股市,「美牛」這場音樂椅遊戲將得以延續。
道指及標普500指數周三齊齊破頂,被稱為「恐慌指數」的CBOE波動指數(VIX)在盤中挫至15.38,屬2020年2月美股崩盤前最低,足見投資者仍漠視市況轉趨震盪的風險;與此同時,反映環球17種對風險胃納敏感資產變化的「風險胃納指數」(RORO Index)再次創逾28個月高位,證明市場Risk On情緒進一步高漲,避險需求薄弱。
隨着愈來愈多美國企業公布略勝預期的成績表,相信會為美股提供上升動力,投資者不宜跟趨勢作對,過早看淡「美牛」前景。但有一點必須留意,就是應盡量降低估值偏貴的科技股和利率敏感度較高的小型股持倉比重。
附【圖】所見,標指4月連番刷新紀錄,成份股股價高於50天線比率(中線市寬)呈強勢,已攀越90%。相反,紐交所指數(覆蓋全部掛牌股票及美國存託憑證)的中線市寬近期走勢卻一浪低於一浪,整體大市內部質素正在變差。科技股表現更劣,納指中線市寬今年2月觸頂後反覆回落,迄今連續16個交易日處50%強弱分界下方,與指數形成明顯的「熊背馳」,代表升市只是靠若干特別強勢的股份支撐,這跟去年9月初情況類似,上次納指中線市寬失守50%後,科企旋即大幅回調。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