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4月7日 即巿股評 港股直擊

【每月拆局】第二季股市: 國際新形勢 投資新思維

歷史上,中國人也被稱為「漢人」和「唐人」,就是因為漢朝和唐朝曾經國力強大,威懾天下。自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其後的宋、元、明和清朝,廢帝昏庸,宦官權鬥,內憂外患,外族入侵,船破炮弱,屢戰屢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等等。反觀西方歐洲國家,隨著14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出現了對商業資本和財富的渴望。1492年,哥倫布在往西尋找新航路時發現了美洲,歐洲於16世紀初展開一連串的征服與殖民運動,加上工業革命後,船堅炮利,所向披靡,在極短的時間建立起極其廣大的殖民地,包括美洲、澳洲、非洲、亞洲等地...... 有色人種已被西方國家瞧不起數世紀了!

從二次大戰後說起

二次大戰之後,世界兩大陣營鼎足而立:分別為資本主義的西方國家以美國為主及以蘇聯為主的共產主義東歐集團。美國前演員列根當選為美國總統之後,魅力沒法擋,騙倒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不採納循序漸進式的改革方案,揠苗助長,硬要將整套美式民主推行於東歐華沙公約組織,結果是華沙公約組織和蘇聯集團分別在1989年及1991年先後瓦解!最大得益者當然是美國,唯我獨尊,跋扈囂張,窮兵黷武,哪些國家不順從,就以壓倒性的軍力將之毀滅,到處樹敵......

奧巴馬、特朗普、拜登

本世紀初的「9-11」事件,奧巴馬政府用了10年時間追殺拉登,間接使中國可以靜靜地和平崛起。在2011年5月從「9-11」陰影走出來,眼看中國的快速發展,因政治意識形態的分歧而有所顧忌,對於世界霸主地位被取代的焦慮感日甚一日,美國就無所不用其技,利用在亞洲的所謂「盟國」,硬要圍堵中國。奧巴馬曾言「美國永遠不會做老二」;特朗普赤裸裸地明示「美國優先,白人至上」;現在拜登主政,更是驚呼「再不行動,中國將會吃掉我們的午餐」,不斷製造無中生有的怪誕事件和荒謬言論,陰毒地想從内部拖垮中國。

中俄聯合抗單邊主義

可幸地,中國領導層充滿政治智慧,知所應付。今年正值《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周年 --- 雙方已在3月商定將條約延期5年,兩國還將共同舉行慶祝活動。上月底,中俄外長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各國都應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奉行真正的多邊主義,致力於國際關係民主化,接受並促進不同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國家和平共處、共同發展。很明顯,就是直指美國自己制定規則的單邊自我主義。

美國稱霸世界的三個強項

美國之所以稱霸全世界,是因為它有三個主要強項:貨幣、軍事和科技。二次大戰後從大英帝國手中接過貨幣霸權,美國推動建立了三個世界體系:政治體系的聯合國,貿易體系的關貿總協定(後來的WTO)和貨幣金融體系的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從1945年到1971年,美國卻並沒有真正拿到貨幣霸權,正因爲是背後存在的黃金。所以在1971年8月15日美國宣布關閉黃金窗口,美元與黃金脫勾,布雷頓森林體系就此瓦解,也是美國對世界的一次背信棄義。

美元貨幣霸權受動搖

因爲美元成為國際流通貨幣及結算貨幣,美國就利用世人的慣性和無奈,在1973年10月迫使石油輸出國組織接受了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須用美元結算。在此之前,全球的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種國際流通貨幣結算。任何國家如要發展,都需要石油,在此情況下,需要石油就等於需要美元,從此美元雄霸全球。哪個國家想不用美元結算石油買賣,就將之毀滅,像上世紀的伊拉克和利比亞,先哄騙他們解除核武,然後直接揮軍入侵,摧毀政權。美國就是用這種殺雞儆猴的方式,去警告全世界不要觸碰美國這個底線。然而,2014年俄羅斯率先在和中國進行石油貿易時使用人民幣結算,伊朗緊隨其後,也拋棄美元結算,要採用人民幣去結算。目前已經有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尼日利亞、伊拉克、安哥拉、卡塔爾、阿聯酋、沙地等石油國都加入了人民幣交易的行列。隨著亞洲石油及其衍生產品需求的日益強勁,沙地、伊朗等主要產油國紛紛加大人民幣結算的使用率,由此石油人民幣國際化再邁進一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去年第4季,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佔比跌至59%,創25年來最低;歐羅佔比升至21.2%,是2014年以來最高。日圓佔比增至6.03%,而人民幣佔比只增至2.25%。美元貨幣霸權受到動搖,美國只有加大軍事威懾。

軍備競賽將不斷延續

根據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最新發布的資料,2020年美國的軍費開支為7380億美元,差不多是中國的4倍(1933億美元),俄羅斯的12倍(606億美元),佔全球軍費總開支的40%。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發表報告,提及2016年至2020年期間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國,佔全球武器出口額37%,俄羅斯佔20%,法國佔8.2%,德國佔5.5%。美國在這5年間向96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武器,遠超其他武器出口國。五角大樓稱在2020財政年度美國軍事裝備出口達175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佔全國貨品出口總額14310億的12%!如地區和平,缺乏地緣政治摩擦,誰來買軍火?所以興風作浪的作風不會改變,相信軍備競賽還是不斷延續。

高端科技不可或缺

軍備競賽必須具備先進科技之配合及完善的戰略物資供應鏈,因此高端科技的超微型芯片、强力半導體、大容量電池、稀有貴金屬等更是不可缺乏。高端科技的研發將會不斷突破,也有利於民用,有助整體經濟發展。然而,任何國家擁有首屈一指的科技產品,如上世紀日本東芝的半導體及數年前法國「工業明珠」阿爾斯通(Alstom)的「燃氣輪機」,就被美國威迫利誘地掠奪技術。現時華為集團事件,以至封殺TikTok等,都是如出一轍的經濟與政治掛鈎手段。

全面遏制中國崛起的共識

有目共睹,美國是絕對難以容忍被其他國家超越或追近。過去60年,每當有國家的GDP達到美國GDP之50%或以上,美國都會威迫利誘,利用單邊貿易制裁、虛假誇大文宣和强大軍事恐嚇等等骯髒手段對付競爭者;上世紀已先後成功打垮了它的兩個對手,一個是工業競爭對手日本,另一個當然是政治和意識形態對手兼敵人前蘇聯。中國的GDP 2000年為美國的11.8%;2010年為美國的38.8%;2015年為美國的62.2%;2020年更達至美國的71%!全面遏制中國崛起是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少有的共識,拜登4月初宣布總值2萬億美元的基建及經濟復甦計劃,包括路橋、港口及提升電訊設備等基建,希望有助美國在全球競爭方面擊敗中國。

2萬億美元基建計劃下的全球股市

美國金融市場憧憬拜登政府推出的大規模基建計劃細節,以及提高企業稅等措施的影響, 3月道指累計急升6.6%,標普500指數升4.3%,納指升0.4%。受惠經濟有強勁反彈跡象,道指首季累計升近7.8%,標普500指數升5.8%,納指升2.8%。國内股市,受投資者風格切換而帶來的轉倉活動影響,此前強勢「抱團」(抱團是指所有參與者不斷加倉某一個板塊,集中持有某一個板塊而不輕易進行換倉 ) 板塊迎來罕有的調整。滬綜3月累挫1.9%,深成指及創業板指亦分別累跌5%及5.3%。滬綜首季倒跌0.9%,深成指及創業板指更各自回吐4.8%及7%。香港恒生指數當然不能獨善其身,3月跌2%,但首季仍升4.2%。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顯示,由於美國國債孳息率不斷上升,令新興市場受壓。3月新興市場股票及債券投資組合的外資淨流入,放緩至近1年最低水平,減至101億美元。中國吸收近90%的資金淨流入,其中38億美元流入股市,50億美元流入中國債務工具。至於中國以外其餘新興市場股票流入2億美元資金,12億美元流入非中國債務。

世界將變得更分裂

事實上,一場世紀疫情,全球經濟停頓,各國政府實行量化寬鬆,令資金氾濫,鈔票購買力下降,投資者傾向將資金泊往有形資產,而股票當然是其中之選,這亦解釋為何股市節節向上,全球市值今年初已達至超過100萬億美元的紀錄新高!從高位調整是正常現象,也是健康的表現。疫苗面世而疫情受控後,誰能最快「復工復市」,定會吸引資金流入。這場疫情亦將中、美兩大國的經濟實力差距拉近,目前雙方皆在部署疫後經濟復甦之路。疫後世界勢必朝著中美兩大陣營發展,以前之所謂「全球一體化」已面目全非,世界將變得更分裂,衝突將更普遍。中美關係不存在任何幻想空間,美國是不會容許中國共存共贏,想和平崛起,只是單方情願。現實是中美決裂好像沒有轉圜餘地,投資者必要做好心理準備。在「小圈子化」及「單邊主義化」取代「全球化」之下,經濟規模實際效益必大打折扣,全球經濟增長在可見將來難復舊觀, 儘管國際貨幣基金會昨天剛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為8.4%,美國經濟可望增長6.4%,歐羅區經濟亦有4.4%增幅,而全球經濟將增長6%。

擇機吸納受惠板塊質優股

毫無疑問地,第二季股市充滿太多變數和不穩定因素。各國疫情控制之程度、地緣政治局勢之動蕩、金融數據之反覆及美國長年期債息之走勢,肯定影響全球股市。如股市受短期不利消息而導致「插水式」下跌,中長線投資者不妨趁低吸納受惠板塊的質優股。板塊範疇方面,中美的博弈,「堅船利炮」才能保家衛國,尤其是尖端軍事科技的「核三位一體」,軍事工業定會受惠;世紀疫情下,造就了網絡平台的普及性,如網絡零售、網絡教室、網絡醫療等;憧憬疫苗普及性,優質生物醫藥仍受追捧;美國禁止晶片類出口及打壓華爲,國內5G及高科技研發開始有所突破,相關概念可以考慮;中美貿易戰影響出口,國內不斷催谷內部消費,「內循環」與「外循環」相互配合,因此內需板塊得益;現時全球關注的潔淨能源,尤其是也含有内需概念之「電動汽車」更值得留意。

黎永良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