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升勢放緩,多個國家及地區逐步「解封」,分析普遍關注會否出現第二波擴散,以及商貿活動恢復進度,冀藉此評估企業盈利和各地區經濟前景。
是次疫情肆虐重創環球經濟,惟不同國家所受打擊卻有相當大差別。新冠病毒最先在中國大爆發,並蔓延到南韓、日本等亞洲國家,在壓制疫情方面,亞太區整體防控能力比歐美多國優勝,累計確診數字遠不及歐洲的意大利、西班牙與英國,與染病人數逾百萬的美國差距更大。
美國疫情尤其嚴重,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表示,新冠肺炎令當地GDP面對前所未見的下行風險,情況較以往的衰退更為惡劣,預期未來一段長時間經濟可能很疲弱。
3月中開始,聯儲局的貨幣與白宮的財政政策雙管齊下,終穩住了市場信心,惟由於疫潮衝擊面廣泛,總統特朗普雖積極推動重啟經濟,但實際上並非那麼樂觀,因為「抗疫大將」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主任福西(Anthony Fauci)表明,美國疫情未完全受控,警告限制措施若太快解除,或引致新一波爆發。部分州長與特朗普亦意見相左,反映多州疫情仍然令決策者憂慮,經濟返回正軌可謂前路崎嶇,企業「重獲新生」無期。
疫情導致經濟幾乎陷於停擺,企業盈利預測傾向悲觀。根據Factset資料,標普500指數每股盈利未來12個月預測,3月23日迄今已調低16.2%,在美股從3月底強力反彈後,估值更欠吸引。兩位著名投資者不約而同睇淡,其中David Tepper認為美股估值之貴僅次於1999年科網泡沫爆破前;Stanley Druckenmiller也直言,美股目前風險回報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差水平。
相比之下,在亞洲,新冠肺炎破壞力不及歐美,經濟重啟亦順暢,企業較快恢復營運,儘管區內公司盈利預測無可避免要下調,惟受損程度低於美國。
附【圖】所見,MSCI美國指數相對MSCI亞太區指數的每股盈利預測比率自2月高位14.33倍,跌至最近約12倍,回到歷史均值加減1個標準差的正常範圍內,意味美企盈測收縮幅度比亞太區企業嚴重。另一方面,兩個指數預測市盈率溢價卻顯著擴闊,偏離多年慣常區間,代表亞太股市在盈測及估值上都具優勢。
目前亞股最大挑戰,除了疫情(如內地、南韓和香港均有「復發」跡象),也要面對中美貿易關係轉壞,特別是對於在環球供應鏈佔重要位置的南韓及台灣帶來多少影響。此外,美元強勢構成不明朗,但美滙升值空間料不會很大。隨着亞太區經濟較快復甦,加上內需與區域貿易規模比以往更吃重,出口毋須像過去般極度依賴歐美,亞股許多板塊不乏尋寶機會。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