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有一個星期便踏入庚子鼠年,春節長假期臨近,A股觀望氣氛漸漸濃厚,滬深兩市周五交投進一步縮減至6074億元(人民幣.下同),是今年以來最低。
上證指數及深成指繼續高位膠着,暫受制3100點和11000點關口,2020年迄今分別進賬0.83%及5.02%,明顯跑輸深圳創業板指數的7.47%升幅。在A股各個主要指數中,創業板指數去年勁飆43.79%,略遜於深成指的44.08%,但遠遠拋離「僅」漲22.3%的上證指數。
深圳創業板指數2019年其實上演了一段「過山車」市況,第二季一度熊蹤乍現,自4月高峰1792點掉頭下滑至6月1410點,急瀉21.3%;其後隨着設立上海科創板帶來資金「分流」的負面疑慮逐步消化,創業板指數第三季從低位反彈超過兩成,技術上「熊去牛來」。直到12月中旬,更在三大指數中率先突破年內高位,本輪升浪持續逾7個月,周五收報1932點,累漲約37%。
儘管創業板總市值於A股佔比相對較細,吸引資金的能力卻不可小覷。創業板周五成交額達1284.95億元,佔滬深兩市全日總成交額21.2%,可見創業板股份備受投資者熱捧,在A股中舉足輕重。
深圳創業板被譽為中國版納斯特,成效如何,見仁見智,惟經過10年發展,板內很多企業已脫離初創階段,不乏大型和中型市值的股份,其中從事禽畜養殖的溫氏股份(300498.SZ),在2019年成功躋身富時中國50指數。該指數囊括滬深50家最高市值的「巨無霸」公司。
國際指數編製公司對創業板也不敢輕視,MSCI及富時羅素分別於去年第二次「入摩」擴容和首度納入A股的時候,開始涵蓋創業板指數股份,這顯示創業板地位提升。
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即使關稅問題偃旗息鼓,但兩國的「科技戰」尚未解決,尤其是中興(00763)、華為制裁事件,內地更意識到打造「自家」核心技術的重要性,自主可控與國產替代的趨勢將強化,為科技企業帶來巨大市場空間,相信是創業板指數能夠彈出的原因之一。
分析預期,今年中央政策將傾向推動本土軟件企業及核心科技公司發展,加上2020年5G商用,創業板上市公司今年平均盈利可增長150%,遠遠超過滬深300指數的22%。附【圖】所見,創業板指數與滬深300預測股本回報率(ROE)差距,由2019年底的3.56%,目前已飆升至2016年7月後的新高7.84%,足證創業板指數盈利前景獲看好。
值得留意的是,創業板指數與滬深300比率及兩者預測ROE差距走勢亦步亦趨,若盈利表現一如分析員所料跑贏滬深300,創業板指數相對強勢可期。當然,不要忽略創業板公司對市場風險胃納比較敏感,而且規模細,容易受到短線炒作資金追逐,後市難免波動。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