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中之後一直沉寂的新股市場,一個月後變得活躍,本周一 (9月30日) 上市的百威亞太(01876) 雖然是近期新股焦點之一,但在第二次招股中公開市場反應麻麻,首日表現一如預期平淡。目前全球經濟形勢不確定,再加上十一國慶長假,大型新股受多個因素影響下預期表現比較平淡;但集資額較小的新股往往可憑自身及業務特色跑出。現正招股的德視佳(01846)是今年繼百威亞太來港上市後的另一外國企業,且是港股唯一一家來自德國的視力矯正醫療專科企業,亮點十足,料受市場追捧。
德國第一視力矯正品牌
德國醫療質素一直在世界醫療市場位居前列,當地研發的醫療器備及醫藥更居世界醫療市場的頂尖水平,因此以應用德國高端醫療器備的德國第一視力矯正連鎖診所品牌德視佳,不但在國內市場深受病患者歡迎,在近期的資本市場推介中亦受到眾多機構投資者的追捧,反應熱烈。集團於1993年成立,從事視力矯正行業,結合了德國眼科的技術及25年的個性化客戶服務經驗,為中高收入水平目標客戶提供優質服務。集團也是為數不多的具有廣泛地理覆蓋範圍的眼科診所集團之一,在德國、丹麥及中國運營業務。作為行業領導者,近年更積極進軍極具發展潛力的內地市場,並已開設六家診所,打下了堅實的業績基礎。
淺談服務範疇以及技術
集團為兩大主要客戶群提供廣泛的視力矯正服務:
(1) 年齡在18至45歲之間,主要尋求屈光性激光手術或後房型人工晶體(ICL)植入術治療近視、遠視或散光的人群;及
(2) 45歲以上,主要尋求屈光性晶體置換手術治療老花眼或白內障的人群。
集團的視力矯正服務可大致分為屈光性激光手術 (包括全飛秒激光手術及飛秒激光聯合準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鑲術);後房型人工晶體 (ICL) 植入術;晶體置換手術 (包括單焦點及三焦點晶體置換手術) 及其他 (包括PRK/LASEK及ICRS植入手術)。根據資料,在不包括PRK/LASEK的先進晶體置換手術及屈光手術市場,集團的市場份額按2018年的收益計分別在德國排名第一,在丹麥排名第二。集團亦率先為不便佩戴閱讀眼鏡及/或漸進式眼鏡的客戶提供蔡司三焦點晶體置換手術作為老花眼獨立治療方案。
內地業務收入迅速增長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於2018年末,約90%的20歲的內地年輕人患有近視,同年中低度近視及高度近視的人口分別達約4.68億及1.12億。再者,目前屈光手術在內地市場滲透率極低,德國市場的滲透率是中國的三倍,但人口規模則為後者的十分之一。過去三年,德視佳的收入持續上升,其中內地業務的收入複合年增長率近80%。期內,集團經調整稅後淨利複合年增長率為68.4%,而今年首季亦實現同比增長約30.7%,經調整稅後淨利率達15.5%。此外,集團已制定內地市場的長期發展策略,未來每年於一二線城市黃金地段開設一至三間新診所,以迎接市場需求,料可保持高增長。
二重分析招股價之定位
最後看招股基本資料,招股規模約7,933萬股,較常見的1.00億股為少,至於招股價介乎6.20至8.80元,差距近42%,由於超過普遍的三成,不排除是考慮到近期有超過十隻新股上市及招股,因此設置招股價範圍較闊。除了招股規模較小,市值定位亦是一樣,以招股價計出市值介乎19.67億至27.93億元,少於30億元為市值偏小的證明。根據招股書資料,計及集資淨額後每股資產淨值介乎1.9824至2.6128港元,相對招股價範圍,市賬率介乎3.13至3.37倍;相對同業希瑪眼科 (3309) 的市賬率則超過6.00倍。再者,希瑪眼科現時市盈率超過120倍;而按德視佳2018年全年盈利 (已扣除上市開支因素) 計算,市盈率大約25倍。綜合市賬率及市盈率分析,招股價定位不算高,投資者看好眼科手術行業發展前景,適合認購作中長線投資。
聶振邦(聶Sir)
證監會持牌人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