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十三輪高級別經貿磋商會否順利於10月舉行有待觀察,但談判議題已由美國財長努欽率先露口風。努欽周一表示,期望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出席「10月貿談」,因為雙方將討論滙率和滙率操縱的問題。若然易綱隨行,未知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又應否列席?
貨幣滙率問題被「擺上枱」可能是自今年2月開始,當時有報道指出,人民幣保持穩定成為中美貿易談判的議題,其後人民幣波幅的確縮窄了。惟當特朗普在8月初宣布對餘下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貨加徵關稅,人民幣隨即貶值,棄守「7算」,美國立刻把中國列作「滙率操縱國」,雙方在滙率這課題上分歧應該很大。
人民幣9月首個星期續偏弱,離岸價(CNH)一度逼近7.2關,到本周已見喘定,原因之一是內地股債納入國際指數比例陸續擴大,將吸引外資入市,抵消走資風險。此外,中國外滙儲備在人民幣8月份「破7」時沒明顯減少,反而微升0.11%(約35億美元),至31072億美元,也強化了投資者信心。據外滙管理局公布,上月外儲略增是因主要國家債券價格上揚,滙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帶動;市場則理解為中央毋須耗用大量儲備力托滙價,人民幣貶值幅度是市場供求使然,意味着像其他新興國家貨幣般,滙率出現失控式下挫的機會頗低。
然而,目前判定人民幣不會大幅貶值仍言之尚早,附【圖】所見,中間價與在岸價(CNY)及CNH的差距於8月擴闊,有分析認為這代表官方運用逆周期因子「火力全開」。換句話說,日後「三價」差距如果逐步收窄,而外儲未見顯著流失,才反映人民幣滙價真正趨穩。
值得留意的是,內地搶先美國「放水」,似乎相信人民幣貶值的風險不大。無論是降準、減息,甚至量寬,理論上都會對本幣構成貶值效應,人行卻選擇在上周宣布分三階段降準,包括下周一(16日)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10月15日及11月15日對省級城商行定向降準各0.5個百分點。從本周初表現來看,「放水」暫時未使人民幣添壓;當然,美元強勢稍歇,也利好人民幣滙價。
分析認為,降準只是人行「放水」第一步,淡友固然解讀這是上半年推出的財政政策效果欠理想所致,惟看好者則預測藉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將陸續有來。以往不輕易運用貨幣政策,是怕資金流向樓市,但隨着推行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為貸款訂價,具上調按揭利率的效果,再加上經濟放緩拖低整體需求,市場普遍估計今次「放水」應不致引發房產泡沫。
為免人民幣承受更大壓力,以及控制槓桿率,相信中央對營造「放水」的預期將相當克制,這也符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一再重申不搞「大水漫灌」的政策。至於有限度寬鬆能否助內地經濟走出生天,相信還須施展金融改革,諸如昨天公布取消QFII和RQFII額度限制等措施配合。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