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本周連升3天後終見回吐,昨收報28432點,跌65點(0.23%),250天線(28336點)失而復得;主板成交金額略減至1038.28億元。技術上,恒指暫時仍能企穩250天線和成交量密集區28300點水平。
港股中長線市寬可印證市底轉強。中線市寬(股價高於50天線比率)周三升至66.4%,是2017年2月20日以來近兩年最高,較恒指去年初破頂時還要多出約6個百分點。長線市寬(股價高於250天線比率)昨天報30.5%,進一步「逃離」已受制半年的支持區。
不過,強勢背後有兩點要留意:其一,港股今次升市主要是受中美貿易談判進展理想及美國聯儲局「放鴿」所帶動,引發資金流入新興市場。EJFQ信號系統內反映資金流入/流出新興市場股市和高息債變化的「新興市場資金流指標」,自去年12月觸底後一直向上,反映資金持續回流至新興市場。該指標歷年大部分時間與恒指走勢關聯性高,並往往早於恒指見底或見頂,對預測港股有一定作用。
據資金流數字顯示,截至1月底,透過ETF淨流向新興市場股市資金規模攀升到73.6億美元, 創2014年有紀錄以來新高(詳見2019年2月14日「沿圖論勢」)。美銀美林剛公布的調查看好新興市場首次被基金經理視作「最擁擠交易」(Most Crowded Trade),然而,所謂眾地莫企,交易熾熱有時也是「凶兆」,去年買入8隻中美大型科技股(Long FAANG+BAT)成為「最擁擠交易」的「十連霸」,最後各股都大幅下滑。
換句話說,新興市場雖獲追捧,惟本欄早前已提及,美元滙價如再現突破,勢衝擊新興市場。資金一旦開始流走,最新見逾一年高位的新興市場資金流指標,屆時或掉頭回落,連帶拖累恒指。
其次,近日氣氛好轉刺激大市交投,已吸引不少散戶入市。觀察恒指牛熊證街貨數據,牛證街貨比例反覆漲至58%,以往每當該比例達到70%水平(若在熊市比例或更低)時,大戶挾好倉的誘因將顯著提高,增添港股沽壓。
另一方面,大型權重股升勢已蔓延至中小型股份。附【圖】所見,自今年以來,與恒指表現最接近的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一度領先中小型股指數,直到1月中旬,中型股指數才變得相對強勁,2月起更見小型股指數追落後,趕上中型股指數,雙雙跑贏恒指。
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和小型股指數年初迄今回報明顯高出恒指3.28個及1.96個百分點,而中小型股份獲垂青,代表散戶入市轉趨積極,惟購買力擴散至中小型股時,一般是大市短期接近阻力的徵象,意味港股有機會調整。
無論如何,恒指一鼓作氣突破了蟹貨區頂部與牛熊線,但個多月尚未有較像樣調整,現在高位追入風險不少;相反,靜待整固才再部署可能有更大勝算。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