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發表報告稱,美國近期對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的制裁及限制,估計將令受評的亞太區科技企業面臨約250億美元(約1950億港元)的收入風險。
美國商務部5月採取行動,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在海外設計和製造半導體的能力。在去年5月,美國將華為及附屬公司列入實體名單,禁止華為在未經美國政府批准的情況下從美國公司購買零部件。
標普估算,新的限制將影響包括台積電及中芯國際(00981)等代工企業15%至20%的收入,即接近70億美元。這並可能對其他亞太區受評科技企業帶來打擊,這些公司與實體名單中的企業的連繫帶來的間接收入影響達180億美元。
不過,標普預期,隨着亞太區科技企業適應了華為使用美國技術的限制增加,營運方面將出現劇變,但最終對收入和信貸評級的影響可能溫和。因標普預計,市場對更先進的節點晶片組的強勁需求,將有助抵消華為對台積電的訂單損失,而中國客戶轉向內地供應商採購亦令中芯國際得益。
此外,一旦關鍵部件用完,華為的重點將可能由高端智能手機,轉移至中低端手機和物聯網(IoT)設備。小米(01810)的智能手機及物聯網設備在內地可能面對更大競爭,但同時獲得海外智能手機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因華為和其他內地技術公司應對美國限制的挑戰,中國政府可能會增加對這些公司的財務和經營上的支持,形式可能包括注資、補貼、稅收減免、加快監管審批或減少官僚作風等。
標普並預期,中國或會作出一些反制措施以限制美國科技產品在華銷售,但料措施只會給對受評亞太區發行人的收入帶來2%至5%的風險。在極端的情況下,美國科技公司將會損失在華的一半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