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4年5月24日 香港財經

團結基金倡本港探索與區內港口協同發展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認為,香港貨櫃碼頭吞吐量的下跌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首先,製造活動向內地轉移,導致製造商更傾向於從中國內地直接發貨,而不是透過香港進行船對船轉運。其次,香港面臨來自大灣區其他港口的日益激烈的競爭。這些港口持續投資改善容量和能力,例如建設深水碼頭設施,增加航線停靠量,令更多貨輪不再停靠香港。第三,香港也面臨來自其他東南亞港口日益激烈的競爭。 隨着愈來愈多的製造商採取「中國+1」策略並將生產轉移到中國境外,新加坡和越南港口的出貨量有所增加。 基於以上因素,加上近期幾個世界主要海運聯盟均將香港從其部分航線中剔除,香港未來幾年的吞吐量或會進一步下降。

然而,葉文祺指出,貨櫃吞吐量只是航運中心地位的其中一個指標。根據《2023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香港排名全球第四位,僅次於新加坡,倫敦和上海。與其他報告不一樣的是,該報告除了考慮港口的貨櫃吞吐量,更為重視整個航運產業鏈的發展程度,例如船舶經紀、管理人、律師及仲裁員的數量,以及航運保費收入等。若將整個航運相關的行業作綜合評價,香港航運業仍然具備穩固的發展基礎。

葉文祺建議,展望將來,香港應進一步鞏固在航運業的布局,培育法律、金融、保險、諮詢等範疇的人才,吸引更多企業來港開展業務,以提供更多樣化的高增值服務。在加強航運服務業的競爭優勢的同時,香港亦應探索與區內其他港口協同發展的可能。就此,香港可與相鄰的深圳和廣州港,在港口業務上進一步合作,藉着大灣區港口群集的優勢,強化香港港口競爭力。此外,當局也需要提速將香港打造成為優質綠色航運能源加注中心,把握航運業邁向碳減排的大勢,吸引更多船隻在香港進行綠色能源加注,以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