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發表新一期土地及房屋政策倡議報告,分析顯示,公私營房屋供應將面臨斷崖式下跌,3年內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將突破6年大關,而2023年的私人住宅供應量,將較2018年大跌近四成。
為緩解當前房屋困局,基金會建議加速發展25幅「改劃地」;認真考慮西貢十四鄉兩幅合共64公頃的「未劃分山坡地」,提供約2至3萬個住宅單位;盡快開展110公頃「棕地」及150公頃私人新界農地改劃工作。
報告同時指出,社會應該汲取現時「土地荒」的教訓,盡早為土地需求作出更具策略性和綜合性的評估,除了住屋用途外,亦應照顧各行各業的發展需要,例如為促進貿易及物流發展,政府應以更具前瞻性的視野,全面檢討經濟後勤地的需求。
報告認為,在總房屋單位供應目標並未增加的情況下,修改公私營比例只是拆東補西的零和遊戲,無法有效彌補因過往落成量不達標而形成的供應缺口;僅計2013至2017這5年,本港公私營房屋的累計短缺已達9.9萬個單位。
報告又預計,在2019至2023年的5年間,平均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約1.85萬個,比基金會去年預計的落成量低11%;到2023年,將進一步銳減至1.33萬個,較2018年水平大跌近四成。
基金會報告預計,未來4個財政年度,公營房屋預測落成量僅為年均1.83萬個單位,遠低於《長策》供應目標約42%;到2022至2023財政年度,落成量更將斷崖式下跌至1.45萬個單位。
總括2019至2020到2028至2029十個財政年度,預計公營房屋供應將累計短缺至少8.5萬個單位。在未來3年內,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平均輪時間將由現時的5.5年增至超過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