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5年3月17日 時事脈搏 港聞

今年選民登記運動開支料約1300萬

立法會今年底改選,選舉事務處新一年度預算為約18.3億元。政制事務委員會今討論當局將於下月開始的選民登記運動,選委界江玉歡關注有關預算及KPI。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胡健民指,2023年選舉的經費約為1300萬,估計今年的開支亦相若,未有「硬KPI」及新登記選民目標人數。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霍啟剛認為,市民是否登記選民屬個人選擇,但局方必須知道登記運動共接觸到多少市民,「唔係調返轉,年年都要洗1300萬,咁下年咪一樣」。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助理秘書長黎翊榮指,即使多年開支水平相若,但內裏元素和宣傳方法有調整,舉例過往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報章廣告的預算較多,但現時會投放更多資源在網絡上。

霍啟剛又形容宣傳單張「乏味」,「都係一張白紙,可能有個藍色或者粉紅色背景 ,中間好大個Number寫住6月2號,好多個tick喺側邊」,關注可否當局以文創或本地藝術家創作吸引眼球。胡健民回應指,單張靚和吸引眼球都是有需要的,但訊息亦要精簡,會考慮各方面的意見。

多名議員關注選民更改地址問題。狄志遠質疑現時選民登記冊有「水份」,指家訪發現有選民已搬走或寄信「打回頭」。他認為當局除了鼓勵市民登記,亦應釐清「水份」,以減少浪費資源及更準確計算投票率。選舉事務處首席選舉事務主任謝衍文表示,有檢視打回頭的投票通知卡,亦在宣傳中提醒選民更新地址;又指有與同有關部門,包括入境處,進行數字核對,確認提供的住址與登記住址是否相同。

江玉歡建議政府部門之間可進行數據聯通,包括運輸署、稅局等,以便了解選民地址最新情況;又指使用智方便作電子登記,仍要填多項資料,關注可否簡化程序。謝衍文回應指,電子選民登記與一般申請表格要求一樣,可以研究可否更使用者友善。

商界嚴剛提出,當局可研究仿效讓即將滿18歲人士提早登記選民的方法,讓單程證轉成永久居民人士同樣預先登記,以爭取更多選民。黎翊榮指年齡與永久性居民資格有不同,前者以日子確定,但居留權需視乎入境處審批,因此在6月2日難以確認是否可獲永久居留資格。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