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5年2月24日 時事脈搏 香港財經

財政預算案丨各界減赤獻計 - 節流篇

本港連續3年錄得千億財赤,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周三公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表示,香港需時走出在疫情期間出現的赤字,政府會以節流為主、開源為次的方式應對。要改善財赤,離不開開源和節流兩個辦法,《信報》網站一連兩日整理各界建議和看法,今日先看看節流方面有何計策。

財政預算案丨削減政府部門開支

民建聯—各個部門削減3%額外開支

自由黨—今屆政府在餘下兩年任期內,分兩年削減赤字;假設經常性開支是超出經常性收入8%或10%,每個部門便應在兩年內,合共節省8%或10%開支。

新民黨—以削減5%經常開支為目標。

經民聯—優先削減非必要的開支項目和編制,但未提及比例。

G19—進一步削減部門經常開支幅度,2年內最少減5%。

財政預算案丨調整長者2元乘車優惠

民建聯—維持優惠不變,但可研究設補貼金額上限。

自由黨—取消60至64歲2元乘車優惠,恢復合資格門檻至65歲或以上。

工聯會—維持優惠不變;設分段收費避免「長車短搭」造成額外政府補貼;營運商為60至64歲人士提供半價優惠,以減少政府補貼差價。

經民聯—按照通脹上調到3至4元,受惠年齡門檻維持60歲。

新民黨—建議書未有提及,黨主席葉劉淑儀被問時稱交由財政司處理。

A4聯盟—保留2元乘車優惠,包括不影響60至64歲人士繼續享有該優惠,同時要求公共交通營辦商將長者半價票價,擴展至60至64歲人士;成員之一的梁文廣則認為,可設使用金額或次數上限,惟金額釐定要基於數據,現階段難作建議,目標是不削2元乘車優惠。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優化2元乘車優惠計劃,包括把不超過10元的車費維持提供2元優惠,10元以上則以2折封頂,並設定每月補貼上限為1500元。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促請政府保留優惠,並要求巴士公司一同承擔開支,及推出分段收費,以應對「長車短搭」情況。

身兼社聯主席的選委界立法會議員管浩鳴—將優惠「還原基本步」,受惠年齡回復至65歲或以上。

身兼行會成員的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考慮限制每月使用優惠次數或設定每程補貼上限,甚至每年的補貼總額上限。

鄉議局—建議適度調整優惠計劃,包括設定每月使用限額,或提高優惠計劃票價。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林順潮—建議調整政策,將有關預算在2028/29年度封頂,不能超過60億元,如將來財政有改善才「加返畀人」。

香港總商會—建議調整政策,每名60歲至64歲長者可享每年最多750程的乘車優惠。主席陳瑞娟指出,2元乘車優惠計劃對政府財政帶來很大壓力,建議以每程計算作優惠上限,要等市民慢慢接受,長遠來說應檢討65歲以上的優惠,或與通脹掛鈎。

安永—優化計劃,設立分級補貼,對於60歲至64歲人士,可設定每人每年800元資助上限,65歲或以上人士維持現行安排,估計每年可節省5億元用於其他資源調配。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香港分會—2元乘車優惠可由劃一資助改為分級補貼,根據票價高低提供不同優惠,並可考慮公共交通補貼僅適用於有需要人士,例如跨區工作的低薪者。

財政預算案丨公務員縮減編制、凍薪或減薪

新思維—建議高級公務員、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劃一減薪5.5%。主席狄志遠指出,凍結公務員人手可節省160億開支,強調政府有責任保障弱勢社群,亦有責任做好開源節流。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建議全體公務員、行會成員、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今年凍薪,估計一年可以節省80至90億元開支,而日後政府薪酬的增長亦應減半,以貼近本港平均薪金指數來增長為目標。

G19召集人、選委界立法會議員謝偉俊—促請問責官員「先減為敬」,彰顯減財赤決心,有助提升預算案開源節流政策公信力;又指若官員俸祿不減,只削減市民福利,特別是長者2元乘車優惠,恐怕會給予市民「肥官瘦民」不良觀感,不利民心凝聚。

前運輸及房屋局、教大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若一刀切收縮服務和社會投資、公務員及公共機構減薪會怨氣四起,影響整體消費,不利復甦。他建議政府先考慮凍薪、精簡機構與程序,又指高官和議員應率先與民共渡時艱,才符合「滅赤正義」。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梁子穎—憂慮減薪會引致全港「打工仔」同受壓力,令本港內部經濟循環「一潭死水」。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補充說,「公務員都是打工仔」,強調工會立場不會支持減薪。

身兼行會成員的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建議政府審視編制並調整人力資源,刪除1.9萬個冗餘職位空缺,嚴厲執行賞罰機制,淘汰不達標的員工,提升表現良好的員工。

鄉議局—不贊成公務員減薪或凍薪,認為不但打繫公務員士氣,甚至對私人市場薪酬帶來連鎖反應;但指長遠而言,架構及薪酬制度有必要檢討,例如引入更靈活且以績效為本的加薪機制,以提升政府運作整體效率。

香港總商會—建議檢討公務員編制及薪酬,主席陳瑞娟稱,在經常性開支上檢討公務員編制,2023/2024年度公務員薪酬支出為1560億元,佔整體支出26%,政府可合併重疊部門,並且不贊成公務員減薪,因有負面影響。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管浩鳴—建議政府領導層身先士卒,帶頭凍薪或減薪,令市民感受到政府願意共度時艱,同時有助提升政府支持度。他建議政府精簡現有公務員編制、架構和晉升階梯,以及積極「瘦身」削減公務員開支,同時嚴控公營機構高層薪酬開支。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質疑政府薪酬多年來不斷「機械式加薪」,舉例指現時政務主任的起薪點逾6萬元,遠高於私人機構管理培訓生水平。她又關注現時主要官員是否有需要每人「一拖幾」,配備一個秘書,以及一眾新聞主任、政治助理、政務助理等,「龐大嘅編制和偏高嘅人工,長遠嚟講係唔係應該檢討呢?」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林順潮—擔心如公務員減薪會引起社會連鎖反應,令下行壓力更大,故他建議今年問責官員、公務員凍薪,如明年財政狀況依然嚴峻,則在明年起一連三年減薪共8%至10%,「以身作則,問責團隊減先。」

立法會政府賬目委員會主席、自由黨邵家輝—政府各部門應根據財政情況,各自縮減開支,包括檢討現有職位,例如關口測量體溫的工作人員。

財政預算案丨檢視工程項目

民建聯—檢視政府工務工程項目緩急優次,把非迫切工程押後。黨主席陳克勤舉出已獲立法會通過撥款共130億元的東涌、古洞北及洪水橋區域供冷系統工程,說未了解到相關成本效益,「在新的房地產發展區貿貿然去興建130億3個區域供冷系統是有一些冒昧」,建議押後或擱置。

經民聯—現時外圍環境不明朗,在赤字預算下,政府應有序推出工務工程。

身兼行會成員的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對各類工程及基建項目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審視,對於非緊迫性、可適度延後的建設項目,建議政府考慮將其計劃延後數年,壓縮開支,有效應對現時及未來社會發展的需求。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香港分會—建議延遲非重點公共項目並檢討支付條款,例如可押後沒有即時收入的非緊急工程,具產業用途的優先項目仍要加快,影響民生及住屋需要的項目也要有優先次序,宜進行大眾討論。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