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辯論「「跟進新來港人才融入香港措施」議員議案時,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提醒對來港人才要有限度幫助,「優才都唔需要我哋好似保母咁幫」,提醒部分議員要有合理期望;選委界謝偉俊又質疑現時的人才計劃如同電影《國產凌凌漆》中的「太陽能電筒」般,依賴香港的光芒照亮「所謂的高才」,反而從來都沒有一句好說話地挽留本地人才,擔心會對本地市民不公道。勞福局局長孫玉菡笑稱人才有能力自己聘請保母,又強調港府的角色是協助人才「撳掣」後讓他們自己發光發亮。
新民黨葉劉淑儀歡迎政府放寬人才入境計劃,笑稱「多多益善」,但提醒「幫佢哋要有個限度,無可能樣樣都幫曬佢,優才都唔需要我哋好似保母咁幫」。她指,有不少名人昔日游水、爬山來港,他們都是最終憑個人努力適應香港社會並取得成功,擔心如果全方位服務優才,反而會招來本地市民的不滿,「畢業生話點解你唔幫我搵工?點解你唔幫我早啲入住邊類房屋呢?」期望立法會議員對協助新來港人才有合理期望。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謝偉俊提到,全世界的移民政策也「向右行」,逐漸嚴謹「閂返對門」,而香港較為幸運地可以「大開中門」吸納不同人才,惟他留意到有網民揶揄香港的高才通計劃如同電影《國產凌凌漆》中的角色達文西所發明的「太陽能電筒」般,「本身無光嘅,要有人另外用電筒照佢先識得發光嘅。高才嘅意思,理論上係一高就高到姚明咁嘅級數,高到嚟到香港馬上就好shining、唔需要人照顧,我哋本來希望係有呢類高才,唔係一般嘅地才又好、庸才又好、中才又好,而又要慢慢咁重新去幫助扶持」,否則對本地市民會造成不公。
他又提到,香港政策未有關注已流失的本土人才,「我哋喺呢方面好似唔係好肯面對現實咁面對呢個問題,甚至係唔講呢個問題」,質疑政府從來沒有一句「好說話」挽留本地人才,反而「趕曬佢哋走」。
他指,留意到社交平台「小紅書」上有攻略教心懷不軌、對香港沒有歸屬感的高才來港,質疑他們取得香港居留權,視港為到外國發展的踏腳石,擔心這類「高才」只會令到香港發展時有更多包袱,再三強調:「唔需要過份地、側重地、太強調地,幫一啲所謂嘅高才嚟香港適應,否則嘅話,我哋用太多資源用香港嘅電筒照無光嘅電筒,會浪費曬香港嘅資源,亦會對香港市民非常之唔公道。」
勞福局局長孫玉菡表示,去年香港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為各項計劃的人才,他形容高才通是高收入、高學歷、高要求的「三高」人士,強調他們來香港是為了尋求機遇,「佢哋唔係要福利、唔係要優惠,亦都唔洗你去湊佢哋,正如大家會擔心『會唔會要做保母呢』,佢哋唔想我哋做保母,因為佢哋自己有錢請保母」。
孫玉菡又借用謝偉俊「太陽能電筒」的比喻指,不是要用香港的光照亮高才,而是由政府和社會協助高才「撳掣」,「佢撳咗掣自己會發光㗎,你唔幫佢撳掣嘅話,咁我有光、有電池、有錢都唔知點樣去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