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及護理學院等的研究團隊發現,自2020年香港的法定有薪產假由10周增至14周後,產後婦女的心理健康得到顯著改善,出現產後抑鬱症狀的婦女減少22%,而表示因情緒問題而影響照顧嬰兒的婦女則減少33%。有關研究結果現已於《衞生事務》期刊發表。
有關研究是聯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和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進行。研究團隊招募1414位符合資格的母親,平均年齡為32歲,大多從事技術性職業。她們分別在政策實施前(2020年8月12月)和政策實施後(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生育。
研究發現,33%的受訪者可能患有產後抑鬱症,需要進行健康評估。在這項政策實施後,出現產後抑鬱症狀的母親減少22%(政策實施前為40.2%,政策實施後為31.5%),而在產後首兩個月內,因情緒問題而影響嬰兒照護的婦女亦減少33%。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臨床助理教授全劍超認為,延長有薪產假並沒有導致更多產後婦女退出勞動市場,反之更有助留住這批擁有高技術和較高教育水平的在職母親。
全劍超指出,即使只是政策上的些微改變,已能顯著改善產後婦女的心理健康。儘管如此,本港產後婦女的心理健康仍然值得關注。在參與這項研究的婦女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可能患有產後抑鬱症。而其他調查結果則估計,香港產後婦女患有產後抑鬱症的比例為16%至30%,視乎受訪者於何時接受評估。相較其他亞洲地區和西方社會,這些估計數字均屬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