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4年8月16日 時事脈搏 港聞 兩岸

四傑獲未來科學大獎 成果激勵年輕人追夢

「未來科學大獎」今日京港同步揭曉獲獎名單,單項獎金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頒獎禮將於11月3日假灣仔會展舉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致詞時指,今年大獎周第二度在香港舉辦,邀得諾獎得主分享科研成果,設有多場青少年科普活動,有足夠條件舉辦更多盛事,為環球科創合作貢獻力量。

今年「生命科學獎」由北京大學昌平實驗室鄧宏魁獲得,以表彰他開創以化學方法,將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幹細胞。「物質科學獎」有兩位學者獲獎,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濤,以至清華大學的李亞棟獲得,兩者對「單原子催化」發展及應用作出開創性貢獻。至於「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由浙江大學數學高等研究院孫斌勇獲得,表彰他在「李群表示論」的傑出貢獻。

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香港科學院創院士任詠華期望,政府、企業、學界與民間攜手合作,激勵年輕人追夢,令科學薪火傳承,貢獻人類未來。未來論壇理事會2024輪值主席梁頴宇稱,青年是祖國及科技創新事業的未來,她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人關心國家,以致世界的科學發展,為實現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青春力量。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獎項以定向邀約方式提名,並由優秀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專業評審,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維持評獎的獨立性。獲獎工作必須同時具備三項條件,包括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時間考驗,以及主要在中港澳台完成,完成者國籍不限。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