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4年1月30日 時事脈搏 港聞

明愛氧氣樽事故 委員會:多因素同時出現

明愛醫院去年11月一名79歲眼科男病人被運送深切治療部期間,使用的氧氣樽氣閥未有開啟,導致病人搶救後不治。明愛醫院事後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分析成因,認為多個因素同時出現於這項醫療風險警示事件。

包括於運送危殆病人前,負責準備監測儀器設備及氧氣樽的人員角色及責任不清晰;涉事型號氧氣樽的氣閥和氧氣流量調節閥之間有可能出現潛在空間,即使氧氣閥關閉,惟開啟氧氣流量調節閥時,殘留在潛在空間的氧氣可能會產生氣流聲音誤導醫護人員。此外涉事病房不常運送危殆病人,相關的在職重溫培訓亦不足夠。

委員會提出建議,包括加強為需要使用氧氣樽和參與運送危殆病人的醫護人員提供在職重溫培訓;明確劃分醫護人員在準備階段和運送危殆病人過程中的角色;在運送危殆病人過程中,應填寫運送病人表格和檢查清單,做好臨床交接和文件記錄程序。

至於相關型號氧氣樽在設計和使用上存有潛在問題,建議向醫管局反映意見;部門應確保在氧氣樽存放地點張貼使用氧氣樽的海報,及在每支氧氣樽上掛上提示卡。

明愛醫院會落實執行有關建議,提升醫護人員對運送危殆病人程序的安全。醫院已與家屬會面,解釋報告的內容,並再次就事件致歉和致以深切慰問,醫院會繼續與家屬保持溝通及提供所需協助。醫院已向醫管局總辦事處呈交報告。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