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2月29日 時事脈搏

【信報短評】賣地賣到古洞北 下個糧倉何處尋

隨着發展局周二公布新一季賣地計劃,今個財政年度的私人住宅土地供應能否達標,終於揭盅。港府在末季發力追落後,推出的3幅官地可建住宅單位數量,較前3季加起來還要多,全年12900伙的目標總算勉強達到。留前鬥後儼然是港府賣地的既定策略,底因顯然是土地供應緊張,因此新一季賣地計劃中,古洞北這個被喻為建屋「糧倉」首度有地皮登場,便份外矚目,意味耗時逾十載開闢的新發展區有望成為未來供應重鎮,同時亦預示着,當局要加緊打造下一個「糧倉」。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炊,港府除了把私人住宅土地供應目標一降再降之外,推地也要講究策略,近年度往往是前兩三季官地供應較少,主要依靠港鐵、市區重建局、私人發展商等,最後才多推賣地表地皮補數。以今個財政年度為例,首3季推出6幅官地,合共僅可建2160個私人住宅單位,連同港鐵及私人發展商渠道,供應只約8070伙;結果第四季一口氣推3幅官地可供興建2240伙,不但較上季大增逾2.5倍,更是以古洞北一幅大型地皮壓軸,別具意義。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估計,第四季私人項目及重建項目有望提供1815個住宅單位,令全年供應12870伙,非常接近目標,加上可能有不需要改契的重建,暗示達標在望。由於賣地表還有7幅土地未推出,可留待下個財政年度使用。

政府近年覓地不可說不努力,甚至見縫插針起「牙籤樓」,惟仍然難紓解社會對長遠住宅土地不足的憂慮,畢竟屬於「糧倉」級的地皮來源確實買少見少。以往的供應重鎮如將軍澳和啟德發展區,土地已賣得七七八八,古洞北和粉嶺北勢將擔大旗接力。

按港府規劃,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合共可建71800個住宅單位,第一階段由現時至2026年供應21000伙,重頭戲在第二階段即2027年至2031年,可建成50800伙,公營房屋約佔七成。不過,在第一階段,私樓佔比僅及住宅總數的14%,即未來約6年只提供3000伙,對解決私人住宅供應的助力恐怕有限,主要是應付公營房屋需求。

當一個新「糧倉」登場,其實也是時候全力開拓下一個「糧倉」,因為從規劃到有地可用,動輒以10年計。港府早於2008年中展開「新界東北新發展研究」,把發展古洞北和粉嶺北重新提上議程,但經過不斷規劃、諮詢、收地、平整等,花上10多年才開始有土地供應,整個項目還要再用逾10年才完成。哪之後還有什麼「糧倉」可銜接供應呢?

「明日大嶼」顯然是政府的希望所在,這計劃一拖再拖,本月初才終於獲立法會批出前期研究撥款,由於社會對此仍有不少爭議,眼前絕不是坦途;而且,就算一切順利,亦要待2034年才開始有首批房屋入伙。所以,其他土地來源包括發展棕地,亦不應因遇上技術困難而放慢或放棄。若然沒有「糧倉」,穩定長遠供應也就無從談起。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