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年積極爭取國際話語權,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激發反華情緒升溫的情況下,北京重申要向國際講好中國故事,然而最近的報復行動恐怕弊多於利。
針對美國設限,將5家中國媒體駐美機構列為「外國使團」,北京以眼還眼,要求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美國3家傳媒機構,10日內交還記者證,今後不得在內地包括港澳從事記者工作。
中美是次交火,背後是新冷戰思維,美國對中國「銳實力」反彈導致的碰撞。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2017年底發表報告《Sharp Power: Rising Authoritarian Influence》,提出「銳實力」(Sharp Power)概念。不同於以文化等等魅力提升國際認受性與影響力的「軟實力」,「銳實力」是以利誘等等手段,力圖令美化自己的輿論在外國成為主流。該報告的羅列對象包括中俄。報告主筆之一Juan Pablo Cardenal指出,在他國進行形象工程的中國組織包括新華社。
美國2月下旬將新華社等等5間中國駐美機構列為外國使團,採取種種規限措施,美國國務院官員明言,正是因為他們都是中國宣傳機構的一部分,直接聽命於最高層,所以符合外國使團定義。
中國外交部強調,今次驅趕記者的舉動是對美方無理打壓的反制,完全是正當合理防衞,起因和責任不在中方。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站在講好中國故事的角度而言,得與失如何衡量?
舉一個例子,受波及的《紐約時報》在本月13日刊登一篇題為《China Bought the West Time. The West Squandered It.》(中國為西方爭取了時間,卻被西方白白浪費)的報道,駐京記者Ian Johnson憑其親身經歷,指出北京防疫措施有效,並表示外界尤其西方人,卻執着於中國的政治體制,輕視中國的決策有其價值和重要性;反而資訊流通的美國,華府仍推動假消息運動,令疫情風險被低估。
此報道雖亦被抨為「唱好北京」,惟外媒如此一篇文章,國際影響力肯定遠遠勝過中國媒體上百上千篇歌功頌德的黨八股。驅趕美國駐華記者,等於剝削媒體親身體驗與實地諒解的機會,正面報道必定困難得多,徒然瞎子摸象加深誤解。
至於史無前例把香港列入禁止相關記者工作的地區,外交部駐港公署指「是中央政府依據『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享有的外交事權,合法合理合情。所謂『中國政府干預香港事務』的指摘荒唐透頂。」惟港府表現尷尬,官員迴避將如何執行的問題,客觀上,此舉確難免讓外界質疑「一國兩制」是否變形走樣,增添說好中國故事的難度。
中美新冷戰勢將糾纏不清,北京如何不亢不卑、有節有理保障和爭取合理權益,必定是傷腦筋的艱深課題。
編按:港府晚上發出新聞稿,表示「香港享有新聞自由,特區政府亦一直對各國媒體和記者在港從事採訪工作提供便利,這政策符合《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方針……就每宗入境香港個案而言,入境事務處會因應個案的情況,按香港法律及入境政策處理。」惟將如何執行中央決定,未有明確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