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4年10月28日 中國財經

林毅夫:防一哄而上發展新質生產力 要因地制宜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師、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內地官媒《經濟日報》撰文,指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總的來講,要根據各地現有的產業基礎,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發揮比較優勢,宜發展新產業則發展新產業,宜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林毅夫指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已經湧現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機械人、無人機、基因工程等一批新興產業,同時,也已經有量子通訊、核聚變等一些在幾年後可以產業化的未來產業,隨着第四次工業革命向縱深挺進,將來還會有現在不能預見的新產業出現。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本質是技術變革帶來的生產力水平質的提高,並且經由製造業生態的完善為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撐。

對於戰略型產業,他說,其特徵是研發周期特別長,需要10年甚至20年,由於研發周期長需要大量的金融和物質資本的投入,發達國家資本長期積累,資本在要素禀賦中相對豐富,在需要大量資本投入的產業和技術上具有比較優勢,中國尚不具有比較優勢,但這類產業關係到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為避免被卡脖子,需要自己來發展。

林毅夫稱,對於第四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短研發周期新興型產業,中國的發達地區擁有資本、人才、產業配套的優勢,可以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為企業家創造大有作為的環境來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機會,發展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對於還處於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同樣要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抓住新技術和產業轉移的機遇,發展符合當地自然資源和要素禀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的新產業,並使用數字化、人工智能、綠色技術等來提質增效,使高端化產業成為新質生產力的載體。

他表示,各地在發展作為新質生產力載體的產業時,最重要是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按照各地現有產業的基礎、資本、人力資本和自然資源條件,以比較優勢來布局,通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把這些產業做大做強做優,這樣各地都能夯實物質基礎,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