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智庫(EIU)發表報告指,雖然歐盟希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全面的脫鈎既不理想亦難以實現;預期歐洲把重要領域如原材料方面的供應鏈自中國分散至其他國家的步伐加快,但短至中期內不大可能對中歐貿易造成明顯衝擊。
報告稱,歐盟對中國的貿易依賴使歐洲暴露於經濟和安全威脅,新冠疫情及俄烏戰事期間供應鏈中斷表明,在關鍵投入方面依賴單一供應者存在風險。在對歐盟綠色轉型至關重要的資源方面,歐洲尤其過分依賴中國,中國差不多佔歐洲所有的稀土元素供應以及97%的鋰進口量。此外,歐洲約八成的太陽能板來自中國。
報告認為,歐洲對中國「去風險」目前仍不清晰意味着什麼,從言詞上看,其提出一種相比美國推動的經濟「脫鈎」激進和全面做法下較為弱化的做法。實際上,這意味歐盟將減少與中國在貿易和投資關係上,可能為其帶來安全風險的經濟依賴。
EIU預期,未來歐盟在關鍵行業的供應鏈將逐漸多元化,例如原材料,並可能重新加快與印度、印尼及南美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南方共同市場的貿易磋商,但過程將會緩慢。此外,歐洲將繼續與中國在氣候變化等共同感興趣的領域進行接觸,惟僅限於交易性的基礎。隨着中國轉向將安全和意識形態置於經濟目標之上,中歐合作的範圍正在收窄。
不過,EIU相信,中歐貿易將保持蓬勃。歐洲企業將游說其政府避免採取可能對中歐貿易往來造成突然或重大衝擊的政策,並相信會取得成功,因無論作為進口來源及對歐洲產品的需求,歐盟均極之依賴中國。
報告認為,歐洲從中國的進口仍將繼續以雙位數速度增長,這包括原材料、晶片、太陽能板及電池等關鍵領域方面,因為對中國去風險化將需要超過10年時間才能實現,同時中國對歐洲產品,主要為汽車、電子產品、醫藥產品及精密機械的需求亦不大可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