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多地疫情反彈、防疫措施收緊等,繼續拖累製造業景氣度持續走弱。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進一步下降至46,低於3月2.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處於收縮區間,並創2020年首輪新冠疫情防控以來新低。
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各分項指數顯示,4月製造業供給和需求繼續收縮。當月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錄得2020年3月以來最低值,反映局部新冠疫情持續,製造業生產和流通秩序受到破壞,市場需求也受影響。部分調查企業反映,因生產交付困難而導致客戶取消訂單。物流問題也拖累外需,4月新出口訂單指數降至2020年6月以來最低,連續第9個月位於收縮區間。
物流受疫情管控措施影響巨大,4月供應商供貨時間指數較上月大幅下降,並錄得2020年3月以來最低值。許多企業表示,封控限行,加上原料供應緊張,影響了投入品的交付速度。4月供應商交付延遲率創調查歷史次高。
疫情擾亂企業正常運營,4月積壓工作指數顯示製造業積壓工作量連續第3個月上升,但積壓率尚算溫和。製造商產量下降、加上增加動用原有庫存,共同導致4月成品庫存指數下降。
製造業用工規模在4月重現收縮,降幅尚屬輕微。過去9個月來,包括4月在內的8個月就業指數均處於收縮區間。部分企業表示,需求疲弱,用工量有所下降;也有企業表示,目前主要問題在於工人返崗復工困難。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稱,4月,局部疫情持續,製造業景氣度亦持續轉弱。供給收縮,需求承壓,外需惡化,供應鏈受阻,物流時間延長,積壓工作量增加,工人返崗困難,通脹壓力持續,市場樂觀情緒低於長期均值水平。4月以來,上海等局部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對於企業生產和群眾生活的影響依然存在,物流不通暢尤其成為痛點。
他表示,目前政策層面最為緊迫的工作是堅持「動態清零」既定方針不動搖的前提下,優化人員和物資流動,著力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此外,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應加大扶持力度,穩定市場預期。疫情之下,眾多企業員工、靈活就業人員、低收入群體收入下滑、生活困難,政策層面亦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