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証券發表報告指,國企信用風波迅速擴散引發市場恐慌情緒蔓延,認為策略上可以保持謹慎但不應過度悲觀,特別是對僵屍國企「逃廢債」噱頭和系統性金融風險擔憂大可不必。相信在信用風波平息後,區域以及行業債券估值可能出現明顯分化,而部分被市場錯殺的機會也值得關注。
報告指,下半年以來,共有10家國企發生實質違約或永續債展期,相關主體當前債券餘額合計達1028.31億元(人民幣.下同)。一開始諸如華晨、青國投事件雖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信用利差有所擾動但重新修復。然而,11月10日永城煤電違約屬實超出市場預期,弱資質區域國企債、過剩產能產業債再遭拋售,信用利差一度走闊。產業國企基本面雖優於城投,但近年來確並沒有得到政府完全兜底;隨着國企剝離社會職能逐步完成,政府完全無保留的支持必要性也將降低。分品種看,地產發行人在「三道紅線」下面臨較大的去杠杆壓力;城投面臨政策邊際收緊導致的估值風險;對中小金融機構而言,銀行縮表和同業風險傳導仍不可忽視。
中信証券指,本輪債務週期的頂部大概率出現在2020年四季度,而2021年的經濟修復和「穩杠杆」的努力預計將驅動債務周期進入下行階段。另一方面,在風聲鶴唳的環境下,部分淨值類產品甚至表現出「下跌-贖回-拋售-繼續下跌」惡性循環的徵兆,信用風險帶來的短期市場衝擊不容小覷。
報告表示,縱使某些違約案例中政府動作和支持意願值得商榷,根本原因還是主體資質薄弱、債務化解困難。此外,信用風波平息後,國企債券估值可能出現分化。部分資質偏弱、區域治理環境存在漏洞的主體利差可能上一台階。反之,恐慌情緒下市場亦有錯殺可能。更進一步,民企信用拐點初現,當下事件可能成為存量民企債左側布局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