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李潤茵】內地樓市低迷多時,連深圳豪宅都劈價成交,被形容為「踩踏式」下跌。房地產向來是經濟重要的風向標,作為一線城市,深圳過去曾一度領跑「北上廣」,但隨着內地經濟放緩、地緣政治日趨複雜,樓價何時才能喘穩?樓價崩潰背後折射經濟轉型困局,以及「第二次身份危機」。
從羅湖口岸出發,約40分鐘車程,記者到達龍崗區大運新城。該區有幅面積達32.19公頃的地皮,原本會屹立高668米的深港國際中心,堪稱「中國第一高樓」的東部地標,可媲美羅湖區地王大廈、福田區平安金融中心及南山區春筍大廈,但現在只是海市蜃樓!
皆因沒有人料到,成立超過30年、資產規模達6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世茂集團都有「爆雷」的一天。
勞倫斯魔咒
去年,爛尾第一高樓「深港國際中心」在網上平台,便進行過兩次拍賣,吸引過萬圍觀群眾,但都以流拍收場,最慘情是即使勁減26億元,相當於市價打64折,項目依然無人問津。
關於摩天大樓,有一個經濟概念叫「勞倫斯魔咒」,那是出自德意志銀行證券分析師Andrew Lawrence,指經濟衰退及股市蕭條往往發生於最高大樓落成前後。
背後邏輯與經濟周期有關,原因是超大型工程項目起動之際,通常都是經濟預期樂觀、政策較為寬鬆,導致市場過度投資,甚至投機,泡沫因而在竣工時破滅。
近25年來,「魔咒」曾經應驗過三次,包括九七亞洲金融危機(吉隆坡雙子塔)、千禧年互聯網泡沫(台北101大廈)及零八年金融海嘯(杜拜塔)。
科學還是巧合?無論如何,摩天大樓本身具象徵意義,反映地區的富裕程度,同時也有商業價值──2017年,世茂以239.43億元高價投得深圳地,便創下該市第二高價的紀錄。
集團原本如意算盤是,項目落成後價值超過700億元,一年收租都可達30億元以上。豈料人算不如天算!「第一高樓」工程進度,原為3年內完成50%、5年內交貨。
如今已經是第6年,「地基也還未打好,只是一塊爛地;那個小區都很亂,連樹都枯萎了!」記者向該區房地產中介打聽。許多人以為「深港國際中心」流拍,只意味深圳甲級寫字樓供過於求,經實地考察後,記者發現遠不止於此。
到訪當天,即使是星期二中午,遙望開發區一片荒涼,率先映入眼簾是哈羅國際學校工地,緊接見到正在招租、但「十室十空」的吉舖,沿着道路走進區內,便會發現英文名為「Honor of China」的世茂公寓(即商業住宅,產權為40年),目測部分單位已經入伙,儘管保安亭無人值班。
原文請閱1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