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10月30日

【信報月刊】港交所三宗罪 融資陷惡性循環

【本刊記者李潤茵】香港新股IPO曾連續10年蟬聯全球三甲,近年排名卻低處未算低。有消息指,原為今年以來本港最大規模IPO「極兔速遞」亦已將融資規模減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存在感不斷下降,並非單純源於短期外圍因素,相反流動性緊、估值低及融資弱乃長期問題,解鈴還須繫鈴人。

港股一潭死水,終於引起政府關注,8月成立專責小組,促進流動性。市場淪為「塘水滾塘魚」,上市公司商會主席梁嘉彰直言,新股集資額普遍不多,「不是基金投資者買,就是朋友間互相扶持」。

市道究竟幾差?「今年IPO沒一單過百億港元,我可以說是過去24年最差一年。」瑞銀(UBS)全球投資銀行副主席兼大中華區總裁李鎮國向本刊表示。德勤已經降低全年集資額預期為500億港元(下同),首三季則創10年新低。

無法「食老本」

市場人士將IPO低潮歸咎於高息環境及中國經濟放緩。畢竟香港經濟結構特殊,交易所主要服務內地企業。「為什麼香港過去成功?正是幫助內地及世界解決問題。」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有資格這樣說,皆因在任證監會顧問期間(2000年至2003年),他已經提出QDII、QFII、「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概念。

「以前香港主要把中國企業上市,然後全球資本來投資,所以習慣交易量非常高,問題是現在美國資金不再來。」他分析,本港交易量正在萎縮,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因素,「不能老吃老本啊!」

肖耿毫不客氣地指出,「前幾年那麼多IPO,企業一上市跌破發行價能怪誰?」

近年,港股怪象頻生,舉例「丐版IPO」便將融資規模壓到最低,新股發行量僅佔估值2%至5%,托高發行價,犧牲流動性,解禁期一過,基礎投資者大舉沽貨,商湯是著名例子,3日內暴跌六成,「最終散戶都被套住!」

但「丐版」都無奈。正常企業IPO會募集更多資金,減少新股背後往往有多重原因。市好時,即使上市前投資者借IPO套現,股價仍會增長,只是港股生態丕變,跌穿招股價遂成「新常態」。

香港資金能自由進出,流動性收緊源於沒資金嗎?「不是。」李鎮國認為,更大原因是市場未看清方向導致沒波動性(volatility),因而很難進行買賣,「以港股目前P/E倍數,相比歐美非常便宜,為什麼都沒有人夠膽買呢?」

「IPO數量增加會帶動二級市場。正如一間百貨公司,沒有新貨上架,生意都不會太好,賣來賣去都是舊貨,只會愈來愈少逛。」港股目前「陰跌」,所以「交易量一定下降」,日均成交額持續下跌。

原文請閱11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