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呂曼丹】經過三年的等待,2023年香港書展終於重啟了講座環節。內地著名作家余華7月22日的《文學自由談》主題講座,在一個能容納3000多人的演講廳舉行,報名人數卻有上萬人。余華談到了他的創作和人生哲學,其中不乏對當代青年有啟發的觀點。
余華的作品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深刻的內容而聞名,對於讀者和社會的關注也使他在文學界獲得了廣泛的認可。他的言論引起了讀者和粉絲的廣泛討論和關注,展示了文學與網絡文化的交滙點。
余華對於自己作品在讀者中產生的影響力感到意外,尤其是在過去兩年中,他開始感受到自己在公共場合被認出的頻率明顯增加。
余華在訪談中提到了兩年前的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經歷。當時他和家人在北京的一家餐館用餐時,收到一位朋友發來的微信,告訴他自己成為了微博上的熱搜話題。他兒子一看,已經有兩億多人看過了。「是什麼呢?其實是我1998年在意大利有一個演講稿,後來在中國發表了,說我要去文化館上班,第一天故意遲到兩個小時,結果我是第一個到的,就是這一句話。都是多少年前說的,竟然上熱搜了。然後下面有一千多個人講自己的『躺平』故事。」
余華解釋說,人們期望放鬆壓力,追求生活的平靜,對於個人選擇躺平的時間,不同人有不同的觀點和理解。他表示,年輕人面臨的壓力和挑戰確實存在,呼籲年輕人不要走崎嶇的小路,而是要選擇更寬廣的大道。
他強調,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年輕人應該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並勇於面對人生的種種可能性。有台下讀者問余華,年輕人該如何面對束縛,他說「你們最清楚你們該怎樣做」。他分享自己年輕時,父輩總愛指導他,「我是很反感的」,上一代經歷與下一代未必相同,「你們所經歷的,我們也沒有經歷過,所以由人你們來告訴我們怎麼做,是錯的」,認為應交由年輕人找自己的路。
余華曾在作品《兄弟》結尾說到「窄門」,又提到馬克思提及「要走崎嶇的小路才能找到真理」;他認為人在年輕時千萬不要去走「窄門」、「崎嶇的小路」,而是應先走寬廣大路,到累積一定能力後,「覺得自己可以走一走獨木橋、崎嶇山路了,才去走」。他還希望,「在年輕的時候,剛剛走上社會的時候不要走偏門,要走正道,覺得自己好像有自己的想法了,然後再走一下偏門,這個時候才可能走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來」。
原文請閱9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