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3日

【信報月刊】陳肇始:地區康健資源唔好嘥!

【本刊記者郭顯通、實習記者呂曼丹】陳肇始是首位護士出身的食物及衞生局長,在任期間經歷世紀疫情大爆發,習得不少寶貴經驗,現在重返校園,比以前更能從市民、政策等多個角度思考。除了教學,她還做研究、做社區項目,更是「校長資深顧問」,忙碌不減當年。不論是做局長或教授,她最念茲在茲的都是基層醫療,特別呼籲市民善用「地區康健中心」,於日常生活保持身體健康。

截至2022年12月,地區康健中心已全投入服務,《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亦通過,「這些工作我都相對滿意」。其實幾年抗疫經驗,也啟發到陳肇始反思何謂基層醫療。

雖然「復常」,預防仍然很重要,「首選必定是打針,其次市民懂不懂適時做快速檢測?有沒有勤洗手、避免去人多擠迫的地方?這些都是基層醫療,不可以鬆懈」。

「當你勸一個無病無痛的人預防勝於治療,他未必聽你講。」陳肇始認為現在正是「teachable moment」,教市民關注自身健康,而其中醫護人員扮演重要角色。陳肇始說,很多醫護人員慣在醫院服務病人,但其實出院後防止再入院才是正經,「否則出院後,有事又入返醫院,其實對公營醫療體系幫助不大」。

怎樣做?「在醫院護理好病人,但出院後的時間一定比在醫院的時間長,我們不想病人回來醫院,我們想病人完全康復,因此要由醫護教育病人。」陳肇始稱這種教育為「不是藥的藥」,以她最熟悉的戒煙研究為例,若一個病人因為吸煙患上心臟病或癌症,但在醫院時醫生或護士都沒有勸病人戒煙,只開些藥給病人出院後服用,「佢根本無意識到吸煙令佢病情惡化,咁樣係唔夠好」。

因此,如果能夠由醫生開藥,護士則開出日常生活治理規劃,如運動、飲食等,或可收效。陳肇始並非空口說白話而已,事實上地區康健中心正正能做到上述目標,只是大眾仍未知道。

「地區資源唔好嚂」

地區康健中心服務範圍廣,除了一般的健康評估、慢病治理及社區復康服務,原來細至健康推廣都包羅萬有:健康飲食、體重管理,乃至防跌課程、戒煙戒酒、睡眠衞生都一一覆蓋,「以前我作為一個醫院護士,就算同病人講出院後要照顧身體,他都不知去向,但現在不同,知道病人住哪一區,就可以介紹他到附近的康健中心做運動、物理治療,連戒煙班都有」。

惟陳肇始亦承認,由於地區康健中心較新,宣傳未足,以致很多市民未善用地區康健中心。她跟記者澄清,中心所有護士都是註冊護士,「甚至不是登記護士」,絕對夠專業,值得信賴,「除了註冊護士,還有註冊藥劑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各位市民千萬不要浪費這些資源,全部由政府全資專業營運」。她對記者笑說,「真係要推廣一下,好多人可能都唔知」。

原文請閱7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