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31日

【信報月刊】中國供應鏈完整 東南亞難複製

【本刊記者李潤茵】地緣衝突、新冠疫情正改寫全球格局。面對中國嚴格的封控措施,跨國企業開始制定Plan B,實行「中國加一」尋找其他亞洲據點,「製造強國」地位會否不保?思謀科技(SmartMore)創始人賈佳亞作為中國製造業的「局內人」,坦言並沒太大憂慮,反指出「為什麼特斯拉仍然在中國設廠?蘋果大量供應廠家仍是在內地呢?」他強調,製造業系統環環相扣,非政治力量能輕易動搖。

謂供應鏈(supply chain)並非單靠一間公司,原因是只有蘋果將工廠搬遷的話,也根本無法形成「閉環」,即區內能完成所有工序。「在長三角及珠三角,方圓200米內可找到1萬家製造廠,單單蘇州GDP,每年都達萬億級,其產業規模可想而知。」

「東南亞國家製造業數量有限,無法承受大規模生產。」賈佳亞解釋,以製作一部高質量iPhone為例,動輒超過200種軟件,由原材料到組裝,以至結合不同電池,保守估計已需要2萬間工廠。

真正核心技術也很難移走。「今年蘋果出到iPhone 14,他日出到20,意味工藝水平要相應提升十倍。」自動化會伴隨供應鏈提升,他表示,部分工廠在iPhone生產線上,實際已經是不可或缺,「中國自動化工廠數量之多,絕對遠超大家想像!」

製造業也是一盤生意,離不開商業定律,「只有一個原則:一買一賣。企業當然可以把部分組裝工廠移走,再用空運或海運送出,代價則是成本高50%至100%,願意承擔是無所謂啊!政府願意補貼,企業都會願意做,惟一旦政府不補貼呢?」

越南只吸「低端工業」

越南取代中國?他直言,前者僅繼承後者早期發展,即低端製造業。「越南面積有限,地方補貼不及中國,早年已有工廠遷往,不過也是廉價品及仿製品,那類工廠污染高、人力貴、工作環境差,中國老闆都幹不了,才會移到越南。」

中國製造業水平高。賈佳亞分享,在國外尋找合作工廠,對方很難理解「工業4.0」,反為上海及廣東周邊,廠家們對此都很有概念。「內地許多生產模式,其實超越很多地方,例如『黑燈工場』及『無人工廠』,在國內便設有多個示範點,所以莫說是東南亞,即使是南美,甚至發達地區,例如北歐及西歐,也未必能跟上步伐 !」

賈佳亞認為,中國高端製造業模式值得發揚光大,香港應善用全球化定位,過程中扮演推廣角色,「香港是很好的跳板!」他表示,目前外資要進中國,其實仍然有困難,所以要取道香港,「舉例在東南亞,便有知名消費品牌,希望在國內設廠,也是先通過香港」。

原文請閱9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