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10日

王磊:金融創科雙中心交相輝印 將令東方之珠光芒愈發璀璨

香江潮起,萬象更新。5月8日,李家超先生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中高票當選,成為新一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的落幕,意味著新征程的開始。如何在未來五年廣泛凝聚共識,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令東方之珠光芒愈發璀璨,是香港社會的期盼所在,更是李家超特首和香港特區新一屆政府最為重要的歷史責任。

逐夢新征程,激發新活力。站在新的起點上,李家超特首已在競選政綱中為未來五年發展規劃出新的宏偉藍圖。面對錯綜複雜的內外部環境,政綱著眼于香港未來發展的「新篇章」,在完善政府管治能力、解決深層次社會矛盾、挖掘經濟高品質增長潛力以及構築關愛共融社會四大方面提出全盤規劃的發展思路和諸多配套的具體舉措,描繪出香港「由治及興」的路線圖,令廣大關心和支持香港發展的人士對香港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筆者作為選舉委員會商界(第三)界別的代表,對政綱四大核心政策的第三條「全面提升競爭實力,創造持續發展空間」中相關的經濟內容尤其關注。在當前世界格局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政綱充分認識到香港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準確把握住香港發展的最大優勢是背靠祖國,從而對如何挖掘香港經濟高品質增長的潛力給出了清晰答案:金融和創科兩大中心交相輝印,產業規劃與城市區域開發雙線並行,多管齊下共同繪就香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篇章。

創新變革 構建發展新格局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結合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歷史機遇以及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賦予香港的國際中心新定位,政綱強調了金融是香港的核心競爭優勢,創科則是帶動本港經濟轉型的重要依託。而對於如何落地創科產業和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政綱提出以全新的思路推動北部都會區開發,並將其打造為科技創新高地,使之成為香港培育經濟新增長極的重要沃土。筆者認為政綱對於香港金融和創科二者的定位非常準確,對於北部都會區建設科技創新高地的前瞻性規劃考量深遠。

在具體舉措方面,政綱提到,將強化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功能、完善上市制度、加深金融市場深度和廣度、構建政產學研一體的創新生態、鼓勵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先易後難」地打造北部都會區科技創新高地等,為金融和創科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事實上,筆者早前亦多次撰文建言,在香港打造以金融支撐、創科引領的「金融·創科」雙子星體系,用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政綱中所提及的「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打造北部都會區科技創新高地」,既是立足於服務國家所需的重要戰略考量,也是破解香港自身發展瓶頸的不二法門,規劃思路極具前瞻性,尤為值得稱讚。

以服務國家所需而言,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香港應更為主動、更加積極地承擔起連接兩個迴圈的世界金融中心和國際創科高地的歷史使命,為國家「創新驅動為引領」的發展新階段,彙集全球範圍內的資金、人才、技術等,構建起要素資源高度流通和互動的新模式,繼續有力地踐行「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主旋律。

以香港自身發展而言,「金融+創科」、「產業+區域」的模式,既能夠發揮香港既有比較優勢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同時也可助力化解社會矛盾打破自身發展瓶頸。「金融」是香港既有競爭優勢以及核心推動力,但卻難以有效解決香港目前所面臨的產業結構失衡、收入分配不均、階層流動固化等深層次問題。而以北部都會區為重點的創科中心建設,既反覆運算舊有的經濟增長驅動力,同時也能拓寬都會區的物理邊界,帶動區域發展和居民多元化就業,改變香港南北發展不均的態勢,調整發展重心和資源配置的契合度,使得本港經濟朝著更豐富的方向前行,真正實現可持續和高品質發展。

務實開放 攜手擁抱新未來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發展之路永無止境,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補齊發展短板。面對全球範圍內不斷崛起的創科城市,香港對創科企業所開展的研發扶持或合作難以聚力,2020年公共和私人研發支出僅占本地生產總值約1%,遠少於發達經濟體2.4%的平均水準。著名的無人機創科企業大疆及人工智慧企業商湯科技分別孕育于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但資金、技術和人才的需求未能在本地得到滿足,導致二者轉而北上安家於內地城市。因此,雖然在整體思路上,「金融+創科」、「產業+區域」的模式契合國家發展大局、切合香港本地實際,但在具體操作中仍需面對「擺脫舊有增長路徑依賴,開闢彙集全球創科資源管道」的重大現實問題,必須予以正視,方能砥礪前行。

第一,資金方面,建議創新香港金融服務,讓創科企業以「新紅籌」模式融資及上市。政綱中提到「吸引全球優質企業特別是科技企業來港上市」以及「推動金融機構與初創企業合作」。香港由於金融業發達,並不缺乏寬泛意義上的資金,而是缺少創科風投資金,筆者建議採用「新紅籌」模式有效地解決該問題。事實上,筆者曾撰文詳述過「新紅籌」構想相關內容,具體而言,就是讓擁有高端技術的科技企業、特別是內地創科企業在北部都會區設立離岸研發平臺作為境外融資/上市主體,通過「離岸金融」方式在港吸引國際創科風投資本、未來在港上市。

第二,技術方面,吸引國內外創科企業聚集于北部都會區,形成國際化科研總部群。該科研總部群以離岸註冊方式吸引創科企業駐留,並通過連結大灣區內的深圳、東莞、廣州等多個產業創新高地和先進製造業中心,延長產業鏈條,進而催生創科產業的規模經濟效應,打造廣深港跨境「產學研金」創科走廊,真正做到整個大灣區的工商服務業以及基礎科研設施都能為創科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產業上,生命健康、電子資訊等具備一定發展優勢的高科技產業可作為協同合作和離岸孵化的重點。目前而言,已有華為、商湯科技、TCL等多家公司於粵港兩地均設立研發部門,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聚集。

第三,人才方面,重視事業前景的搭建和居住空間的優化。正如李特首所言,「吸收及挽留海內外人才,創造更多元就業機會」是新一屆特區政府必須要做的事情。新一波技術浪潮來到,但香港由於既有經濟結構樹大根深,從而面臨人才轉型困難。對此,需從兩方面著手解決問題:首先,持之以恆地化解不平衡的產業結構,改善創科人才的事業前景,從而既吸引海外創科人才的回歸和駐留,也保證本地創科人才的成長與發展;其次,推動居住空間和產業空間的協同,做好人才配套生活設施規劃,例如可落地覆蓋多層次人才的住房規劃,放開針對人才親屬的辦學限制等。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回首過往,香港這座高度開放的國際化城市不斷面臨種種挑戰。然新故相推,日生不滯。香港國安法的制定實施,掀開了香港社會由亂及治的新篇章。而今,新的一頁已然開啟。2022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擁抱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更為香港帶來全新機遇。中央對香港的真情關愛,祖國對香港的全力支持,將化作香港各界不斷前行的動力。筆者相信在李家超特首和新一屆特區政帶領下,「金融和創科相輔相成,維港都市區和北部都會區各展所長」的新模式將助力香港社會不斷破解難題,大步邁向「一國兩制」實踐的新航程!

(作者為選舉委員會委員、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會長)

(資料由筆者提供)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