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9月7日

【信報月刊】洞簫演奏家譚寶碩 在商業世界尋找藝術境界

譚寶碩是著名笛子和洞簫演奏家。對中樂行外人來說,他更為人熟悉的,是八九十年代以至2000年代初港產片黃金盛世中,許多電影配樂,他都有份參與,笛子和洞簫的音效,幾乎都由他一手包辦,最為人知的有《黃飛鴻》電影系列、《青蛇》、《刀馬旦》等。受過傳統中樂訓練,又有機會參與市場導向的音樂製作,譚寶碩形容,自己是幸運的人,可借着商業力量將傳統音樂拉得更闊更遠。--本刊特約記者鄒頌華、本刊總編輯鄧傳鏘

譚寶碩的工作室在油塘工業區的工廠大廈內,耳中聽到的是貨車起落貨的噪音,鼻孔聞到的是油煙味,但敲門進入卻別有洞天,室內擺設古色古香,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只隔了薄薄的一道門。雅與俗、藝術與商業,譚寶碩在香港這一中西合壁的地方將矛盾統一了。

從傳統音樂到電影配樂

曾效力於香港中樂團33年,他憶述,當年在中樂團工作時,每周工作28小時。但別以為他很閒,下班後不是忙演出,就是忙錄音。白天在樂團練習中樂,晚上踏足的是流行曲的市場,兩者對樂手的要求完全不一樣。

譚寶碩說,跨媒介的創作,是對傳統音樂人的磨練。「1977年香港中樂團成立,我是創團翌年加入的,當時由市政局管理,理念是要讓藝術家安心在藝術上發展,所以工作十分穩定,尤其是玩傳統樂器的,守住自己的範圍,例如把廣東音樂吹好,就足夠了,樂團有很多時間給你去排練。但流行音樂的錄製是完全相反的,很多時沒有任何準備,沒有排練的時間,錄音室分分鐘也在計錢,音樂人一埋位,就要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人家請你來,不是給時間你去『磨』,電影需要什麼情感什麼風格,你要馬上交得出來,因此對樂手的要求更高。」

吹奏電影配樂有什麼難度?譚寶碩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參與,就是《無間道》。在電影開始之時,有火焰和佛像的大特寫,譚寶碩以洞簫的裊裊之音,幽幽地襯托出《涅槃經》中描繪的「無間地獄」。「當時電影人的要求是:既要有佛教的意味,有幽冥世界的神秘感,但又不可以有中國風格,我要根據這幾點要求自己摸索。最後我用了帶有印度色彩的風格吹奏,但又不能是純印度的,否則就不用請我來了。他們等待我拿一些既符合電影情節,又與別不同的東西出來,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原文請閱9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