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花多少時間上網?有報告顯示,撇除八小時睡覺外,全球在疫情爆發前,每人日均已達6小時42分鐘——問題似乎跟NFT風馬牛不相及,卻是揭示其能席捲全球、屢創天價交易的關鍵。--本刊記者李潤茵
要拆解NFT價值所在,首先要知道網上世界現存什麼問題。許多人未必意識到「虛擬生活已經是現實延伸,即使未至更重要,也絕對是同樣重要!」蕭逸表示,只要想像自己徹底斷線,「失去Facebook、WhatsApp、微信及淘寶等,生活會受幾大影響?賺錢多了定少了?」
具體而言,假設今天經營餐廳,但沒開Facebook專頁、GoogleMap無法顯示,OpenRice都搜尋不到,蕭逸反問這樣的餐廳,還能稱得上存在嗎?顧客會找上門嗎?相信答案不言而喻。
虛擬經濟通脹嚴重
既然線上線下緊密結合,那麼是誰掌控虛擬生活的一切?「線上沒有民主制度,沒有法治,盛行霸權主義,基本上Facebook可隨時踢走用戶,應用程式是否下架,由Apple操生殺大權。」
他表示,即使在傳統社會,假設到球場踢波結識朋友,群體內已產生「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惟在虛擬世界則屬於平台的;同樣地,雖然沒人會反對私隱很重要,但有多少人真正重視呢?所謂數據從來都是「Facebook、Google、亞馬遜及騰訊等科企擁有」。
「為什麼科企財雄勢大?原因是他們掌控所有珍貴資源,儼然是統治虛擬世界的皇帝,普通用戶只是農奴(serf)。」正是在科企霸權下,旗下初創提倡NFT。
在他熟悉的遊戲業,最近便出現一宗訴訟。騰訊指控交易平台DD373,違反協議進行遊戲賬號買賣,要求索賠4000萬。案件中,騰訊釋出最關鍵訊息,莫過於玩家僅有「使用權」沒有「交易權」。
「傳統遊戲思維,僅在於提供娛樂,繼而從玩家身上賺錢;玩家投入大量時間,為遊戲物品大量花費,換來開心後,其實從來未擁有任何虛擬資產。」蕭逸批評,虛擬世界通脹嚴重,以遊戲業為甚。
原因是傳統遊戲商,盈利模式通常就是,無節制製造虛擬資產,所以蕭逸形容他們,其實與委內瑞拉等在現實世界濫發鈔票的行徑無異。通脹持續惡化怎麼辦?答案是「割韭菜」。因為遊戲商會「搬龍門」調控經濟,例如令貨幣貶值、填海造地等,「雖然只是打機,但玩家都是人,也會不開心!」
建基於NFT的區塊鏈遊戲,正是針對玩家「捱打」的現況,重新賦權他們,尤其在遊戲資產上。其實「資產」概念,在遊戲內並不陌生,舉例《動物森友會》,即使屬於傳統板塊,遊戲內的「大頭菜」,日文名「かぶ」,就具有股票意思。
原文請閱7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