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叔本華指出,人生如同鐘擺,一邊是痛苦,另一邊是無聊。現代人厭惡工作,退休後卻易感苦悶。前中大哲學系系主任張燦輝教授指出,惟有懂得支配自己,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本刊記者黃愛琴
2050年,AI取代大部分工作,人類變成無用階級」(Useless Class),在政治、經濟系統內再無角色,每天無所事事。這個預言,由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寫於《人類大歷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一書。到底永久失業,會為人類帶來大解放,還是失去生存的盼望?
工作求價格 不問價值
「如果人類真的變成無用階級,人將不再是人!」前中大哲學系系主任張燦輝於訪問中,開口便是這一句。「如果你問我Who are you?其實是問What are you?人死了,墓碑上會寫下生平事跡。即是,人不能只是一個概念,而是人做了什麼?」
退休3月最易抑鬱
工作帶來痛苦,但是走到另一極端──退休,人們又感到了無生趣,苦惱該如何kill time?「退休後,不用上班,許多人忽然覺得好淒涼!」2012年7月31日,張燦輝退休,8月1日打開電腦,電郵全沒了,一陣空虛襲來,「人一走,茶就涼。」
精神科醫生指出,退休後三個月內是抑鬱症發病高危期,高層或專業人士更屬高危族,因為自我形象出現落差,同時失去工作及社交圈子。
說到底,人類太習慣被安排,沒有任務在身便不自在。正如思想家弗洛曼(Erich Fromm)在Escape from Freedom一書指出,人不懂得處理自己的生命,傾向逃避自由,「最好你幫我搞掂」。
他續指,人的自由有兩種,一種是消極的(negative freedom),指不受別人干涉和限制的自由(free from);另一種是積極的(positive freedom),即如何實踐某些最理性、重要的欲望(freedom to)。前者是外在自由,後者才是真正的思想自由。
惟有能夠主動生活、突出自己,人才能活得精彩。自由人最喜歡問「點解」,政權視之為一種威脅。「當權者當然不希望你有太多自由。極權教育只會告訴你何謂是、何謂非,卻不是教你如何明辨是非!強權便是真理!」訪問之日,尚未發生中學文憑試歷史科試題風波,他此番話恍似未卜先知。
原文請閱6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