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0月5日

【信報月刊】港式教育貴族化 印度種姓制翻版

從前印度有種社制度(Caste system),血緣和姓氏決定一生從事何種職業,是貴族還是貧民。這種固化的社會階級分類,如今竟出現在香港教育體制。--本刊記者黃愛琴

著名經濟學家陳坤耀接受本刊採訪時指出,香港早於中小學已把學生分為五等:國際學校、直資學校、資助學校,而資助學校又分三個等級(banding),其「課程取向、資源、規管完全不同,造成教育機會不平等」。

國際學校自主營運,可自行決定開辦的課程、學生組合和收生條件。其設立原意只為來港工作的外國人子女提供教育,但近年本地生比例竟高達25%,連續三年上升,有六所學校更超過五成,淪為「假國際」。

教育局雖規定國際學校要預留指定學額給非本地生,但是基於香港家長熱烈追捧,違規收生時有發生。況且「97年移民潮,許多本地人拿了外國護照,回流後他們的子女都合資格入讀國際學校。」

至於直資學校,優勢是財力雄厚,兼可開辦IB(國際預科文憑)課程。2001年,香港只有27間直資中學,2018年升至60間,升幅達122%,囊括大部分本地傳統名校。學費每年7000至12萬不等,部分學校經常加價,例如拔萃男書院自2003年轉直資至今,已加近八成學費,中產以上才能負擔。

雖說直資學校需撥出最少10%學費總收入,用作學費減免或獎學金,但「清貧學生只佔幾個百分比,面對九成富家子弟,話題不同,飲食不同,好難適應」。

而取錄七八成本地學生的資助學校,則被政府嚴格規管,財力有限,教育質素遠遜前兩者。

在陳坤耀讀書的年代,香港貧富差距不大,也沒有今日的「貴族學校」。他小時候家境清貧,卻憑優異成績考先後考入皇仁書院、香港大學和牛津大學,成為著名學者和大學校長,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例子。

寒門難出貴子

然而,現在香港教育競爭激烈,寒門難出貴子。陳坤耀經常擔任政府海外獎學金計劃的評委,發現學生只需講五句話,就能知道他來自哪類學校,「語言、談話內容、國際視野均不同,這種一校定終身現象,我覺得很可怕!」

他強調,現在年輕人的沮喪和憤怒,與分級教育脫不了關係。「由兩歲參與playgroup開始,一生就被決定了。你讀Band3學校一定無機會,怎能不憤怒?」他建議政府恢復買位政策,向直資學校買三成學位給基層學生,減少跨代貧窮。

經濟轉型要靠新一代,但是多年來的政策失誤製造了很多不開心的年輕人,「他們哪有動力爭取向前?」陳坤耀不禁黯然。

原文請閱10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