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2日

【信報月刊】中美持久戰 港樓恐遭殃

中美貿易戰硝煙四起,香港難以苟安一隅。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在中國長大、美國求學、香港工作,對於夾在兩強中間,無險可守的香港深表憂慮。他強調,貿易戰將會是一場影響中國深遠的持久戰,香港在缺乏滙率逃生門(Emergency Exit)的情況下,樓價、工資難免會調整。
--本刊總編輯鄧傳鏘、特約記者張以立

沙塵滾滾,難免殺錯良民,但香港人普遍抱着隔岸觀火,以及置身事外的僥倖心理,缺乏通盤的評估及應急準備。陶冬搖頭嘆息,「香港政府的淡定,香港樓市的居高不下,頗令人詫異!」

今年8月9日,他已發表〈貿易戰,香港你不怕嗎?〉的文章,條理分明地作出預警。他解釋,香港是一個主要轉口基地,中國產品通過香港轉口美國的金額達到2770億港幣,約佔中國輸美產品的7%,比香港GDP的一成還多。由於香港外向型經濟和城市經濟的特點,貿易戰對香港的衝擊其實是超乎比例地大。

陶冬還認為,本港流動性很大程度取決於海外資金的流入流出,貿易戰所帶來的情緒衝擊已經對香港股市、債市構成重大壓力,資金持續淨流出,過往的流動性泛濫已經逆轉,銀行頭寸趨緊。

十年前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香港樓價急挫,中原城市指數(CCI)在2008年3月的高位錄72.78點,9個月累跌23.8%。其後美國推出量寬,導致實物資產升值,樓價十年間反覆向上,2018年9月CCI達186點,與2008年低位相比,足足上升約2.4倍。

受惠於過去幾年充裕的流動性,樓市瘋狂製造出一批邊緣買房者,陶冬認為,這批人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相當有限。

在貿易戰中,香港被拖下水,但自救的工具卻不多,用陶冬的話說:「政治、經濟都缺乏彈性調節的空間」。

我們見到中國政府先放鬆了貨幣政策,調低存款準備金率;接下來讓積極的財政政策「更積極」,力圖通過刺激內需來抵消出口倒退。

反觀香港,陶冬指出:「本港沒有貨幣擴張的空間,財政刺激措施亦受到限制。面對世界上最大的兩大經濟體打架,香港是無力自保的,唯有遭殃,港府甚至根本沒有提起過自救措施。」

原文請閱10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