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1日

【信報月刊】港股或低見25700 中長線大好形勢不變

假如過去22年的歷史波幅慣性維持不變的話,則2018年港股的低點,有逾九成以上的機會稍低於25700點水平。換言之,即使2月初港股已較1月高位回調了超過4000點,純粹基於港股歷史波動的慣性,恒指在今年餘下的時間,相對於2018年2月中旬低位29129點,很可能仍然有超過3400點的潛在下行空間。--以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林少陽

股市慢牛利經濟

考慮到過去兩年港股累積的升幅,即使港股回調至25700點水平附近,亦不過是剛好調整了港股自2016年初以來,累積升幅的50%。港股中長線的大好形勢,仍然未被破壞。事實上,本欄並不認為港股於2018年初那場短暫的亢奮,對中港經濟中長線的表現,有任何的啟示作用。剛好相反,中港股市維持健康慢牛的形態,其實對中國經濟重拾中長線經濟動力,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進一步為金融市場去槓桿

2015至2017年中國供給側改革,可說是已基本上達到去產能及去庫存的政策目標,而2018年的政策主軸,預期將是為國內的金融系統去槓桿。其實,早於2017年開始,中國的廣義貨幣(M2)按年增速,已由2016年的逾10%,急速下降至8.2%,金融市場去槓桿的政策目標,早已在去年逐步落實。自今年1月開始,多家官方喉舌三令五申,要求證券行大幅減少對上市公司大股東及高級管理人員持有股份抵押的按揭成數,而多家財務槓桿過高的「萬億(債務)危企」,亦紛紛傳出得不到大型國企的再融資安排。中央政府的目的,明顯是為了進一步為金融市場去槓桿。

中國的財金官員在經歷過2016年初「熔斷機制」失靈事件的教訓之後,進一步推出的財金政策,明顯地較前深思熟慮百倍。因此,筆者並不認為中央財金官員沒有充分考慮到進一步為金融市場去槓桿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包括對中國的A股,甚至本港上市的中資企業,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

原文請閱3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