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2月6日

【信報月刊】以職養藝四十載 學做人比學藝更難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香港書法、篆刻家禤紹燦四十年來,在銀行當一名普通職員,工餘自娛自樂從事藝術創作,機緣巧合下69歲才首次開個人展覽,沒有高價成交的作品,沒有評論家的吹捧,名、利兩個字一直跟他沾不上邊,反令他得以追求純粹的藝術境界。--本刊特約記者袁樂雯、本刊總編輯鄧傳鏘

在禤紹燦的書室中,除了掛上書法作品,還有一位老人的雕像。訪問中,禤紹燦不停提起這位改變他藝術觀、人生觀的恩人,他就是馮康侯,繼陳風子後遇到的良師。

馮康侯為書法及篆刻家,凡甲骨銅銘、秦篆漢隸、魏晉碑版,無不精研,曾為梅蘭芳弄舞台布景,又曾任印鑄局負責全國的官印製作。馮五十年代遷居香港,禤紹燦看過他的作品,深被感染,那個年代學藝靠口耳相傳,拜師靠機緣。「馮康侯的造詣首屈一指,要學一定是跟他學。」可惜馮康侯晚年宣布不收徒弟,學生只能跟他的兒子習書法。

後來馮康侯的小兒子不幸去世,才決定再收兩名徒弟,一是禤紹燦,一是蔡瀾(香港著名美食家、專欄作家)。馮康侯當年自我解嘲,「失了一個,得了兩個」。在蔡瀾筆下,屢屢提及與禤紹燦同窗上課的情景,形容他孜孜不倦勤奮習字。蔡這樣形容師兄:「師兄每天在上海商業銀行上班,回家後做功課,十年如一日。」「我懶惰,學不到半桶水,但紹燦兄勤力,記性又好,老師說過的他全部記住,成為一本活字典。」

禤、蔡兩人每節課除了向馮康侯學書法,更重要的是學做人。馮康侯曾說做人比習字更難:「你們與其向我學書法,不如向我學做人。」在老師教導下,兩人豁然開朗,看淡名利得失,追求藝術境界。藉日復日的鍛練,禤也逐漸掌握到老師「撑艇蕩漾」的絶技,即在寫字時,身體隨瞂筆鋒擺動。

以武助文 通拳法、書法

禤紹燦既是文癡也是武癡,說起習拳的緣起,他憶述年輕時曾在荷里活道流連,在二手書店買了一本有關螳螂拳的書,愛不釋卷。以他學而不厭的性格,便到處打聽哪裏有好師傅。最後他找到了一位師傅,每星期到深水埗習武。其後,由學習外家拳轉為內家拳(意拳)。

拳術與書法看似風馬牛不相及,惟在他眼中,一理通百理明。他指出,武術的要訣,執、使、 轉、用,都能幫助達到書法的更高境界,自己修習的意拳注重站樁和鍛練意志,撇棄任何套路,訓練由靜到動,小動到大動,慢動到速動。禤紹燦示範講解時,手腕帶勁而控制毛筆運轉,身體平衡擺動,可見練拳日子有功。

原文請閱2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