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4月5日

【信報月刊】鄺智文:歷史不為灌輸 讓資料說話

貼了戰爭海報的門後,是「打仗咁亂」的辦公室:牆上掛地圖,書櫃放坦克車模型、懸着民國五色旗,案頭堆滿文件雜物……浸大歷史系助理教授鄺智文幾乎被淹沒,他從書堆找到著作《孤獨前哨》,寫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剛出第三版,印到4000本,軍事書來講都算好賣了!」他鬼馬道。

今年32歲的鄺智文,兒時愛打機和看戰爭片,迷上軍事史。他2007年在中大歷史系畢業後,赴劍橋大學深造,3年半極速完成碩士及博士學位,回港擔任首位專門研究軍事史的學者。「別以為香港只是商業港口,60年代英國撤出亞洲前,香港一直是個軍港,皇家海軍中國艦隊的航空母艦長駐啟德,在國際事務有角色,只是因為沒怎麼打仗,大家才沒特別留意,當它的存在就像空氣!」他滔滔不絕說。「香港是個大軍事博物館,是東亞唯一地方有齊19世紀中至20世紀中不同時期的所有軍事設施,1880年的炮台在海防博物館,20世紀初的在摩星嶺。」

檔案重現歷史多樣性

正如香港人忽略軍事史,諸多歷史細節也在大論述中沉沒,鄺智文經常飛到英美日台等地,埋首檔案,撈出細節。他用二戰舉例:「一般論述是打仗、日本投降、香港重光、雙十,這些事件像突然爆出來般!由打仗到戰後恢復秩序,中間有很多細節,日本向香港投降時,香港斷了糧,食物從哪來?是戰後四五個月,英國人在亞洲周圍搜刮糧食運來香港,有很大規模的後勤和規劃才做到的。電從何來?一開始是幾艘軍艦停泊在海港,將它們的發電機駁至電線,供電給香港。人們常說英國人重新佔領香港,但執靚個場你估容易?反而如果國軍回來先,香港就慘了,他們毫無準備,一心只來佔領。」

傳統文人憂國憂民,鄺智文卻強調做歷史要抽離,讓資料說話。「不應用歷史灌輸情感,否則會忽略很多歷史細節,在急於得到一個版本的過程中,扭曲歷史的多樣性。例如說三年零八個月是國恥,假設所有人都經歷傷痛,那如何解釋在戰爭中發達的香港人?」

歷史不是鐵板一塊,歷史學家的責任是展示當時社會的複雜性。「有個人在船塢幫日軍打工才有飯食,你不會話他漢奸。地下抵抗日軍的,幫國民黨、共產黨或英軍,効忠對象不同已有不同經歷。日本人在香港也不一樣,軍方之中,陸軍較惡,海軍沒那麼惡,平民更加不同,日本船塢技師、農業技師來到香港,是和本地人很友好的。」

節錄自4月號《信報財經月刊》
Android揭頁版
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