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7月7日

【信報月刊】九七世代:為何「祖國」是「鄰國」?

在英殖時期成長的上一代,經歷六四後沉澱出「文化中國」認同感,愛國不愛黨。新一代生於「一國兩制」的香港,卻黨國皆不愛,有的更稱「祖國」為「鄰國」,認為「建設民主中國」與港人無關,甚至主張2047年香港自決、獨立。回歸19年,「港獨進行曲」其實是年輕人身份認同的變奏,可分為三個階段。--《信報財經月刊》李澄欣

第一階段:國民教育走偏,期望愈大失望愈大。

香港新生代不是「天然獨」,2008年是身份認同的轉捩點,汶川地震的後遺症和毒奶事件、劉曉波等負面新聞,蓋過賑災、京奧和神七升空的正面效應。中大亞太所所長、社會學系教授趙永佳咎國民教育走偏。在回歸的蜜月期,課本塑造的中國形象一片光明,新世代對中國印象正面,卻缺乏「免疫力」。國民教育成功讓年輕一代更留意有關中國的訊息,他們生活在資訊自由的香港,必然會從傳媒接收到中國的陰暗面,一旦內地負面新聞日益浮現於他們眼前,就期望愈大失望愈大,感到受騙和混亂,繼而抗拒中國。國民教育與內地現實情況的落差,使年輕人對政權失望,遂將民族情感轉投內地人民,認為兩地人民是命運共同體。

第二階段:自由行現副作用,「強國人」入侵。

好景不常,2009年擴大自由行後,租金飆升、街道擠逼、水貨客猖獗、雙非孕婦等副作用逐一浮現,連樓價也被內地客搶貴。隨着中港矛盾升溫,年輕人感到家園變得陌生,公共資源被攤分,內地人漸成為部分人的泄憤對象。

第三階段:雨運釀自主意識,切割中國談獨立。

2014年雨傘運動,是年輕人的覺醒運動,他們看到香港本土利益無法再靠「一國兩制」保障,也非中共所賜予的,而是「自己香港自己救」。強烈的「命運自主」意識令身份認同進入新階段,「純粹香港人」認同前所未有地強烈。新生代打破對香港前途想像的禁忌,公開討論港獨和自決,昔日被稱為「鍵盤戰士」的本土派已進軍現實中的政治,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在立法會新東補選獲三成票;中大學生會本土內閣「星火」當選;主張香港獨立的「香港民族黨」3月底成立。

節錄《信報財經月刊》
Android揭頁版:https://bit.ly/hkejmonthlyandroid
iOS揭頁版:http://bit.ly/hkejmonthlyapp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