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5月10日

【信報月刊】《巴拿馬文件》發酵 港乘勢「發圍」

香港雖然並非離岸天堂,卻是重要的中轉地,向來「靠離岸天堂搵食」,難免因《巴拿馬文件》而備受衝擊。但另一方面,事件對香港卻可以是機大於危;事實上,最近幾年已有大量資金及公司從離岸天堂流進香港,本港目前應當把握機遇,主動出擊,迎合這個趨勢,務求成為全球「去離岸天堂化」的最大贏家。--《信報》專欄作家高天佑

人口僅300多萬的中美洲小國巴拿馬(Panama),4月初爆發了全球史上最大宗的商業洩密事件。美國NGO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主動策劃,聯合英國BBC、德國《南德意志報》、台灣《天下雜誌》等各地新聞機構進行偵查,從位於巴拿馬的全球第四大律師行Mossack Fonseca獲取了自七十年代至今的逾1100萬份文件,並於4月3日公開發布,命名為《巴拿馬文件》(Panama Papers)。文件涉及多達21萬家離岸公司以及大量醜聞,至今已有多國政府領導人捲入風波,至少一人因此下台。

根據已公布的Mossack Fonseca文件資料,香港在兩個排行榜都「稱冠」。首先是有2212家合作中介機構位於香港。其次,香港有37675家經Mossack Fonseca在巴拿馬註冊的離岸公司,也是全世界第一,多過瑞士(34301家)和英國(32682家)等。

然而,「危的背面就是機」。各地企業和富豪,對於赴巴拿馬等離岸天堂開設公司日漸變得猶豫,這卻正是香港的機遇。換句話說,香港應該把握這個良機,吸引各地的企業和富豪,捨棄前赴各個離岸天堂,索性直接前來香港開設公司。

早在《巴拿馬文件》事件之前,這已是一個隱然成形的趨勢。因為自從2001年「九一一恐襲」及2008年金融海嘯等事件後,歐美各國政府出於國家安全、金融穩定和打擊逃稅等原因,早已把協助企業和富豪隱藏身份及財富的各個離岸天堂,視為眼中釘,並相繼出手打擊。

根據香港貿發局去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截至2014年底,香港的直接外來投資存量(FDI)估計為14880億美元。該報告指出:「這些直接外來投資有一大特點,就是許多投資都是在稅務天堂設立的無業務經營公司間接轉移回港的資金。」當中BVI、百慕大和開曼群島,分別佔2014年本港直接外來投資的35.5%、5.3%和3.4%,合計超過四成,比起來自內地的直接外來投資(佔比30.1%)更加龐大。由此可見,在最近幾年,有大量資金正從這些「離岸天堂」流進香港。

《信報財經月刊》
Android揭頁版:https://bit.ly/hkejmonthlyandroid
iOS揭頁版:http://bit.ly/hkejmonthlyapp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