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的李和聲在金融界打滾70多年,經歷4次股災而屹立不倒,更因為善於低吸而被稱為「撈底王」。面對近期股、樓下挫,這位見慣風浪的投資高手警告:「目前危機是世界性的,低處未算低,要避避風頭,未到撈底時候」。他又坦言對中資股有戒心,建議兵荒馬亂時不如增持高息公用股,長遠始終買樓最保值。──信報財經月刊總編輯 鄧傳鏘
李和聲14歲在上海,已入金行做學徒,炒賣公債、股票、期貨、金銀銅鐵、糧食……,樣樣精通。1950年逃到香港,開證券行幫很多富豪在金魚缸賺得盆滿砵滿,趙從衍(趙世曾父親)、董浩雲(董建華父親)、唐翔千(唐英年父親)、李嘉誠、榮智健、邵逸夫、陳廷驊等頂級富豪都曾是他的客戶,因而被譽為「富豪御用經紀」。
歷史總是以不同形式重演,李和聲已司空見慣。去年初港股牛氣沖天,穿越28000點,其後自高位輾轉下跌,居高不下的樓市去年年中亦開始調整,投資者的情緒亦像坐過山車一般,由亢奮到悲觀。「很多人話今次是股災,跌幾千點真的濕濕碎。要像1973年,恒生指數從300點上升至1700點,接着下跌至150點,才算是股災。」
以往多次成功撈底,李和聲強調現時「還未跌夠」,絕非撈底良機。「現時是世界性的金融問題,人民幣自己也有問題。政治方面,美國大選也不知道鹿死誰手。這麼多不明朗因素,做生意、投資都要避避風頭。」
2007年滙豐股價升至120元,他一直增持至130元,2008年金融海嘯時,股價一度大瀉至30多元,雖然其後把握到「溝淡」的機會,但損失已很大。「舊時撞過板,手上已剩很少滙豐了。利息高都無用,一樣跌下來,都唔知管理層想怎樣。有錢就買些收息股比較穩陣,好像中電控股,任你市道多差,始終要用電的。」
至於中資股,他坦言有點「驚」:「我對中資股有顧忌。我差不多10年沒有去研究了,或者其中有很多好的股票,總之我不懂。」
在波動市中想小注搏一搏,李和聲認為也未嘗不可,但強調要懂得控制風險。他幽默地表示:「可以拿小量錢出來賭一賭,但要懂得斬纜,做生意或愛情都是如此,不可以拖泥帶水。」不過,他不建議「揸鑊鏟」炒即日鮮:「好像炒窩輪,波幅那麼大,一般人都有份工,哪有時間去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