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26日

Ben Johnson ETF

別盲從偶像 指數策略具優勢

本文的上半部分探討理想的投資策略應具備的3個特點,本文將會說明餘下特點:基金規模龐大、長期表現良好,及投資者易於運用。

規模增後自我調節

比起主動基金經理投資小型價值股,廣泛市場指數較少遇到規模限制。大盤指數基金覆蓋投資領域內的所有證券,且對市場價格漠不關心,均意味指數基金不會像小型股選股者遭受資產規模膨脹的影響。因此投資者不必擔心,股票市場指數基金規模再擴大一元會損害投資組合經理交出回報的能力,市場很高興接受那一元,下一元和再下一元。

不過,當巨額資金流入指數基金,效果會是如何呢?投資者應否對大量的儲備退休金的人士系統性地買入指數基金而感到震驚?對於這個問題,筆者的誠實答案是:我不知道。但我確實知道,人們從最初就一直對指數抱持懷疑態度,稱之為「非美國式」、「比馬克思主義更糟糕」的概念,指摘指數基金扼殺首次公開募股等。所有這些輕視和本末倒置的論點並不是新鮮事。早在指數基金成為這個「末」之前,市場人士早已煩惱共同基金誕生所帶來的問題。

筆者不相信指數增長對市場或投資者不利。市場效率下降或已被指數投資者在費用、交易成本和稅項方面上節省的數十億美元所抵消。如果有一天,若在指數基金內注入多一元資金會導致市場翻騰,筆者相信市場參與者將有足夠誘因,入市解決問題,因筆者相信市場具備的自我修復能力,會提供獲利機會助市場重回正軌。

長期表現超越平均

根據定義,大盤指數基金回報處於平均水平。在任何一年,大約一半的主動型基金會做得更好,而大約一半會做得更差。但在較長時期內,回報處於平均水平實際上會超越平均,有時幅度會很大。為什麼?首先,指數基金的費用優勢會隨着時間而複合。其次,大多數主動型基金沒有成功。

數據支持這一點。晨星在2021年底發表的「主動/被動晴雨表」(Active/Passive Barometer)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10年間,只有26%的主動管理基金能夠生存,並跑贏表現中規中矩的指數基金。在更長的時間,指數基金優勢只會增強,因此表現中規中矩是完全沒問題的。

可預測性加強堅持

一個理想的投資策略是你可以長時間使用的,但堅持不懈是非常艱難的。筆者認為,若你確切地知道自己買入了什麼,便會更容易堅持下去。

相對可預測性也是引用Jack Bogle的一句話。這句話背後的想法是,投資策略會貼近或偏離預期表現。就指數基金而言,它們的表現或多或少符合預期。如果投資者的預期恰當,筆者認為堅持自己的策略的機會則更高,指數策略外難以找到具備更清晰預期的策略。

理想的投資策略並不存在,甚至廣泛市值加權指數也不是理想的。曾經存在的每一種投資策略,從漂亮50(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的50隻藍籌股)到知名量化對沖基金文藝復興科技旗下的大獎章基金,所做的任何事情均有優點或缺點。指數成功地超越了幾乎所有以上策略。為什麼?因為指數可以說是當中最具前瞻性的,投資組合不依賴明星經理,不會關注會計準則變化,見證過股票市場的高低起跌。指數基金的誕生早於互聯網,或比Web 3.0更長壽。只要公司仍然以公開發行股票和債券來籌集資金,並且每天有足夠的市場參與者將他們對股票和債券價值的看法反映在其買賣價格上,其他投資策略就難以比指數成為大多數主要資產類別中的較為理想投資策略。

(二之二)

Ben Johnson

Morningstar

被動式策略研究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