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4月13日

區張明儀 理財方案

自願醫保出台帶起自身保障關注

自願醫保計劃由4月1日起推出。作為香港人,筆者樂見此政策措施的推出,為市民提供多一個選擇,並有稅務扣除的財務誘因。作為業界人士,筆者認為可促進社會上更廣泛的討論,引領更多市民了解自己的醫療保障需要。自願醫保計劃不強制市民參與,而每個人的情況、處境不盡相同,自願醫保認可產品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期望及需要。但若然此輪熱議可引起大家對自身保障的關注,從而未雨綢繆,選擇一個切合自己需要及期望的醫保計劃,筆者認為也是自願醫保政策措施的正面作用之一。

根據早前的一項調查,41%受訪香港市民並沒有任何醫療保險保障,屬醫保中的「三無」人士,即沒有由僱主提供,或由自己或家人購買的醫保。被問及沒有醫療保險的原因,有44%受訪者表示因財政上無法負擔。值得留意的是,每月家庭平均收入介乎2.5萬元至5萬元,以及達到5萬元以上受訪者中,表示無法負擔的比率亦分別達到40%及26%。

部分人因經濟原因,其醫療、住屋、飲食等許多基本需要,須依賴政府社會保障制度的支持。但對於有一定財政能力的人士,筆者認為應該考慮為自己建立安全網。上述調查沒有進一步問及家庭收入較高的受訪者的財務情況,但筆者的經驗是社會上仍有部分人視保費為單純的一項開支,故在計劃家庭財務預算時,可能視醫保為較次要的項目,而非財政上完全無法負擔。關鍵是對醫保的態度及認識,若果了解到醫保好處,改變家庭消費的優先次序,可能是有空間負擔醫保的。

同一個調查指出,香港人普遍認同私營醫療服務較佳,僅33%受訪者認同公立醫院的醫生、設備和療程質素較私營醫院高。然而,92%的受訪者認為私營醫療服務收費太高。這意味從用者角度而言,能補助私營醫療服務支出的醫療保險,在短期內仍是港人獲得私營醫療服務的重要途徑之一。

3方面入手了解自身需要

談到了解自己的醫療保障需要,其實可從3方面入手:期望、負擔能力及需要。期望是指對醫療服務有什麼期望?例如如需要入院,希望入住公立醫院還是私家醫院?如是後者,期望是普通病房或半私家病房?

負擔能力是指如需接受私營醫療服務,知道開支是多少嗎?又有信心可以自行應付其中多少的部分?政府在2016年推出先導計劃,參與的私家醫院會在網站公布主要收費項目及常見手術的實際賬單收費統計數據。從這些公開資料,不難進行初步的評估。

而需要是指目前是否已有自行購買或由僱主提供的住院保險?它們的保額有多少?又是否已能滿足需要?

筆者鼓勵市民藉此機會,深入、全面評估自己及家人的醫療需要,而在了解醫保需要時,應就保額、醫療通脹及危疾等保險產品及選項作全面考慮,選擇最有利的組合,以為自己及家人建立醫療保障。

區張明儀

香港永明金融

分銷及市務總經理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