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2-07-05 07:00

【信報月刊】財富觀迥異 美股長期跑贏亞股

放大圖片

【前星展唯高達研究部董事兼中港策略師李聲揚】美國上市公司的法人架構,將管理權和財務權益分開,確保企業可以長生不老,不會倚重個人,也不會「世襲」,難怪最出色的企業,遠比最出色的個人富有。另一方面,亞洲富豪大部分身家,往往不在上市公司股權,如何有誘因把公司做好?背後可能是歷史文化原因,也因為房地產市場興旺。

美國的上市公司,很少會像亞洲公司般是家族生意。家族持股六七成的情況,在美國相當少見。超級巨企的股權多數分散,而CEO一般只是打工仔。看看蘋果的Tim Cook,也是「富有」,身家十幾廿億,但絕非超級富豪那種階層。

早已有不少文章解釋,這種架構對企業管治較好。另外留意,就算是驚世天才,也不過是血肉之軀,不可能長生不死千秋萬世。但企業卻是「法人」,理論上生命無限。若公司永遠只靠Steve Jobs和Bill Gates,如何做大做強?

最大的企業,遠大於最富有的個人,自然是有原因。也正因如此,華人說「富不過三代」,符合華人社會的情況。富豪白手興家,但誰能保證後人一樣聰明勤力?資本主義下的企業架構,卻可以確保公司不停進化,CEO無能的話,炒掉換一個,不會像家族生意般,長期由無能或無心的後人霸佔。

另一個重點,亞洲富豪,比你想像中富有。相反西方富豪,沒你想像中富貴。當中原因,西方富豪,除了上市公司股權外,「私己」財富往往不多。相反亞洲富豪,上市公司股權,可能只是財富的冰山一角,背後還有大量房地產,現金,以及收藏品。但認真想一想,這對股市或股民,是否好事?

股神畢非德大半副身家就在巴郡股票,馬斯克大半副身家也在特斯拉股票。這正是alignment of interest,利益一致,和小股東坐埋一條船。

可是亞洲的富豪呢?有時上市公司只是玩具,真正的好項目自己私人持有。有的富豪更無良,把上市公司當成提款機,將上市公司資產慢慢挪移至自己袋中,然後又將自己的資產以高價塞給上市公司。反正上市公司股價不振,與他何干?可能有點痛,但不入肉。也有的富豪,把上市公司公器私用,用來養後人,養情婦,高價租用朋友的寫字樓,買入朋友的劣質資產,開支歸公司,利潤自己袋。凡此種種,小股民不會陌生。

原文請閱7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