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1-09-11 05:00

欲言不止 楊書健

【欲言不止】疫情推動創新 地產業展新周期

放大圖片

上周談到地產界的綠色策略,我集中討論發展完成後的省能省水。這是因為太陽能電板、隔熱牆、和雨水收集等系統都已經成熟,無論新舊資產都可受惠。早在2010年,紐約的帝國大廈就在定期翻新時加入綠色設計,每年省下了7位數字的電費。

但談綠色地產,也不能忽略發展過程。水泥製造牽涉燒石灰,再加上其他工序,水泥業的碳排放量估算佔全球的8%,是能源業以外,排放量最高的單一行業。再加上煉鋼和建設工序等相關作業,總排放量可達全球排放量的兩成。當然,水泥並非共有地產建設單一個用家,各類基建的使用量就更多。但是,地產行業要達到碳中和,亦需要減低建設資產時的碳使用量。

具經濟誘因才有新技術

過去一年的疫情似乎就成為了另類助緣。建設技術停滯不前,中間有個雞與雞蛋的問題。在任何現代社會,地產建設都有高度監管,因此如果沒有經濟誘因,不會有建設商以新技術拿建築批准;沒有批准先例,就更少建設商願意嘗試新技術。

但是疫情卻推高了兩個成本。首先是工資上漲。這有結構原因:隨着經濟進步,願意進入建築行業的工人愈來愈少。香港要找位年輕裝修師傅都不容易,而在境外亦有類似情況。疫情之下,就更難找到工人,因此各種減少工人的技術就更吸引了。

第二,疫情造成的供應鏈斷裂亦反映在建築業上。例如,美國的建築用木材就在幾個月之內炒起了5倍,一度令不少地盤停工。水泥和鋼材價格亦有顯著升幅,因此發展商和建築商就有誘因尋找可以即時應巿的材料。

美拖延更新致欠缺創新

美國上一波大規模基建是1950年代,以規劃五十年估計,其實2000年左右,小布殊總統一任就應該開始更新基建。但過去二十年都在拖,只要基建還是穩定,拖後幾年才更新就能省錢。這與我們家中大部分電器都會用到壞掉才更換是同一個心態。

但這就變成了過去二十年,累積工程經驗最多的是東亞地區,集中了不少工程創新。例如美國最近才談預製組件,但是在東亞已經做了十年以上。預製組件容許師傅在特定的工場製造水泥牆等組件,不受天氣影響。而且在同一工場重覆製造類似組件,亦可憑量取勝,靠經濟規模減低耗損。

新技術降成本助減排

再新穎一點則開始使用機器人。例如,各國都在試用3D打印技術,直接用機器人像擠奶油一樣,擠水泥而組成結構。在德國已有房屋正式拿到了入住許可;卡塔爾政府更希望可以在2030年達到25%的新建築都以3D打印製造。但是3D打印的結構外觀特別,也許巿場需要更多時間慢慢接受。另外,澳洲有公司亦開發了機器人,可以在4天之內用磗頭砌出兩層獨立屋,大量節省開發時間。這些技術都減少了員工工時和物料用量,既降低了成本,亦降低了碳排放量。

3D打印要拿政府許可所牽涉的新案例甚多,就進一步吸引業者審視現有用料。例如英國最近就有大學申請將石墨烯加入水泥漿之中,可以增加水泥三成的硬度,在某些情況之下可以省卻鋼根。石墨烯經過二十年發展,已經有一定產能,因此該位學者認為政府批准的話,該技術可以即時開始商業化。

每次危機都是創造性毀滅,打破了舊有模式之後,就有新技術模式。建築業上一次大革新,已經是一百年前的事。也許疫情之下,我們終於見到下一波發展,開始減低碳排放,又降低開發成本,甚至縮短開發時間,從而改變了地產業的發展周期。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