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中國 | 2020-08-18 05:00

姚遠

【中國】全球化退卻 中國供應鏈臨挑戰

放大圖片

中美衝突加劇,特朗普政府封殺流行中國影片分享程式Tiktok,並試圖迫使該公司向微軟出售業務。雖然Tiktok前途未卜,但可以肯定它不是中美科技爭霸下的最後一位受害者。美國國務院正認真考慮禁止中國電訊商,並要求中國手機軟件下架,避免所謂的數據盗竊,保障國家利益。這些舉動進一步推動保護主義,或令雙邊經濟關係雪上加霜,最終導致兩國割席斷交。

兩國在多個範疇漸行漸遠,當中涉及科技與供應鏈,對中國長遠經濟發展影響至深。那些因為生產成本低廉而入駐中國的外資企業最有可能撤廠,將生產線搬到更廉價的地方。中國工資上漲,土地成本增加,加上關稅調高,成本優勢正逐漸流失。

跨國企業須適應新常態

相對而言,如果外資企業垂涎中國龐大的本土市場及完整的工業生態系統,就較大可能留守。根據美國及歐洲商會調查,決心「立足中國,服務中國」的受訪者指出,雖然貿易戰持續及遭受新冠疫情衝擊,絕大部分仍無意離開。

第三類企業看重中國完整生產網絡,取向就較難預測。一方面,中國基建良好,物流網絡完善,高學歷人才充足,明顯勝過其他新興市場。但另一方面,現時企業亦要權衡利弊,擁上述優勢之餘,同時要承擔更高關稅,亦可能面臨制裁與科技規限,以及沉重的政治壓力。這些都是跨國企業必須適應的商界「新常態」。

我相信部分生產線撤出中國,在所難免,但大多數情況下企業的決定不是非黑即白。企業實際上會處於完全撤出中國和維持現狀之間,轉變亦會更細微且視乎不同行業而定。以下有3個推測:

個人防護裝備商或撤廠

首先,個人防護裝備(PPE)的全球供應鏈很可能發生巨大的變化。新冠疫情顯示,外判這類產品到國外生產並不可靠。中國是全球生產最多個人防護裝備的國家,但當歐美兩大客戶更在意國家安全風險,生產線就會大幅搬遷,中國即將失去其地位。

其次,全球科技戰場硝煙彌漫,科技產業難以幸免。電子製造業佔亞洲貿易增值額一半以上,而中國是整個生產系統的重心。中國在這方面的損失有可能遠遠超越PPE產業。

另一個更為根本的問題,就是「技術脫鈎」。如果全球出現多個標準和網絡格式,兼且互不相容,建立在5G等基礎技術之上的供應鏈就可能會分崩離析。當科技日益融入全球生產過程,科技網絡分裂破碎,將會加速全球化退潮,不僅破壞中國前景,更損害全球未來的發展。

內地改革鼓勵公平競爭

最後,我們應嘗試審時度勢。如果沒有強大的政治壓力,供應鏈應該會緩步重組,循序漸進。當前疫情打擊企業信心和投資意欲,企業被迫放棄資本支出。中國目前率先恢復生產,營運最穩定可靠,若跨國公司此刻撤出生產線,實非上佳時機。

此外,中國持續改革,亦可能令企業撤廠的代價更高。最近北京放寬對外國直接投資的限制,加強保護知識產權,推動金融自由化,開放壟斷產業,旨在創造一個更開放的市場,鼓勵公平競爭。以上措施雖然不能保障中國供應鏈絲毫無損,但亦有助減慢轉變速度。

中國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此刻浪潮退卻,同樣首當其衝。雖然部分損失無可避免,但我們認為中國有充分條件推動迫切需要的改革,控制衝擊速度和規模。如果方法得當,就算生產線撤出本土,中國仍可保留部分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