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27日 香港財經

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憂監管太嚴不利行業發展

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表示,3月17日應證監會邀請,就《適用於從事期貨合約交易的持牌人的風險管理指引》諮詢文件進行交流。然而,證監會在會上未見任何軟化。

該會認為,若實施新指引下優惠保證金待遇僅限於速動資金盈餘的10%,這必然會對行業的生存空間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導致期貨商放棄在香港市場經營。這主要由於新指引限制期貨商可使用的保證金額度,從而影響其經營範圍和容錯空間。

此外,證監會在會上建議期貨商每日進行壓力測試,以確保風險控制,但該會認為這樣做並不切實際。因為期貨市場表現在99%以上的時間裏是相對平穩,價格波動一般不會超過5%。因此,每日進行壓測只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增加期貨商的營運成本。

相較於其他金融中心,香港期貨市場在缺乏實貨交割的情況下有明顯的劣勢。香港期貨市場以金融期貨和期權為主,特別是指數期權產品,在商品期貨的發展方面則相對滯後。在目前本地監管已經較新加坡更加嚴格的情況下,若然要再進一步加強監管,只會導致期貨經紀商轉向新加坡或其他地區開設公司。

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又指出,從數據上看,期貨經紀商的數量已經從2008年的大約500多間下降到2022年的約300多間。而近年來,中國內地開放了期貨市場,但大部分中資企業並未在香港開設公司,而是轉往新加坡。原因是香港市場監管太嚴不利行業發展。因此,該會再次促請證監會在推行新指引前,須從多方面作深入考慮及評估。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