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遭遇大塞車總是令人不快。不過,馬來西亞吉隆坡或泰國曼谷嚴重堵塞的街道或許帶來有利的主題投資機會。
多國投資軌道交通系統
無處不在的壅塞以及空氣污染,促使亞洲各國紛紛投資建設大眾軌道交通系統。僅印度、印尼、泰國和馬來西亞四國政府即準備在未來10年投入高達2000億美元,用以修建輕軌及地鐵系統。再過一個10年,這方面的投資還會再次加倍。有耐心的選股者或可以從上述趨勢中獲利。
強大的人口因素是各國紛紛上馬軌道交通項目背後的推動力。亞洲超大型城市的人口超過1000萬,而且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25年這個數字還將倍增。大城市的汽車擁有量每5年就翻倍增長。僅在2014年,亞洲的小汽車銷售量就達到約4300萬輛,相當於德國乘用車數量總和。這導致了交通的嚴重壅塞、上班下班時間加長、空氣品質惡化。
各國就此問題紛紛採取應對行動。中國已表示,將建設87條軌道交通路線,總里程將達2495公里。馬來西亞目前的汽車擁有量在亞洲最高,每1000公民即擁有395輛汽車。而現在,首條橫跨首都吉隆坡的捷運系統已經開工,預計將在2017年開通。估計不久之後檳城類似項目也會排上日程。泰國也已經批准了曼谷軌道交通項目,投資額達166億美元,路線總長364公里。
削減燃料補貼騰出資源
此外,亞洲各國政府削減了對汽油和柴油的不菲補貼,騰出了更多資源用以投資效率更高的運輸系統。以印尼為例,該國最近大刀闊斧削減燃油補貼,這項補貼達到230億美元,約佔2015年政府支出總額的13.5%。
有幾類公司必將受益於這一趨勢。首先受惠的是軌道交通系統的營運商。亞洲城市人口密度愈高,這些營運商相比歐美同行就愈賺錢,後者通常都需要政府進行補貼。
利好營運商資本設備提供商
倫敦地鐵票價收入只能覆蓋90%的營運成本,但香港這一比重達到186%。新加坡和台灣的捷運系統也是獲利的,不需要政府補貼。土地增值,或是將地鐵站及軌道沿線的空間出租予零售業者,也可以使營運商獲利。
大眾運輸系統的繁榮,對於資本設備提供商同樣是利好,比如隧道挖掘機械以及其他營建工具等。投資者最熟悉的歐洲公司在亞洲此類市場的參與很小,而這一領域中的許多中國大型上市公司勢必將受益更多。
此外,本地承包商無疑將收到「大禮包」- 數十億美元的大項目。這些區域性公司將獲益於嚴苛的進入門檻,畢竟各國政府都不放心把具有相當政治敏感性的基建項目交給新成立的公司。公眾需求旺盛,許多公司將從中獲益 - 公共軌道交通或可成為持續數十年的一個具吸引力的投資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