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貝桑在4月底一次演說中,正式宣布了市場一直揣測的國策,就是美國正尋求「再平衡國際金融體系」,指出當前全球經濟系統充斥多種失衡情況。
現時美國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已達到歷史性極端水平,而正當利率接近21世紀的最高位之際,不少主要國家的政府負債超過GDP的100%,而國際結算銀行認為美元價值被高估的水平,與1971年美國關閉黃金窗口時相若。
在1944年簽署的《布雷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是為了建立有效的新國際外滙制度,到1958年這新制度全面運作時,美元以每盎斯35美元的固定兌換率兌換黃金,而各國貨幣也以固定滙率兌換美元。然而,此世界貨幣秩序在1971年因美國關閉黃金窗口而出現重設,這是二戰後的第一次重設。
促成1971年貨幣秩序重設的情況與今天的美國沒有兩樣,當年美國經常賬與財政同時出現赤字,引發多國相繼向美國以美元兌換黃金,致使美國黃金儲備市值對比流通美元,從二戰後平均的50%至100%,下降至20%以下,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遜因此宣布關閉黃金窗口,暫停美元與黃金之間的兌換,致使金價與美元自由浮動,金價持續飆升至七十年代末期的每盎斯超過400美元,美國黃金儲備市值也回升至流通美元的50%至100%,全球亦重拾對美元的信心,而資本賬錄得盈餘的國家例如日本和德國,其貨幣在這段期間每年升值幅度達到10%。
第二次貨幣秩序重設發生在1985年,當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列根大舉減稅和大增軍費,導致美國政府的利息支出一度上升至稅收的逾五成,而美元重現1971年過高的估值水平,美國因而主導由五國簽定《廣場協議》(Plaza Accords),聯手使美元兌日圓和德國馬克等主要貨幣有序地貶值,美國同意控制財政赤字,而錄得貿易順差的國家特別是德國和日本,則藉着開放市場增加進口和競爭。從而降低與美國的貿易順差,並使美國貿易和財政赤字收窄。
聯合干預滙市行動成功使美元貶值,但美元在此後一直下跌。到1987年,德國馬克和日圓兌美元分別升值95%及107%,金價也大漲58%。金價上揚使美國黃金儲備的市值再次回到流通美元的50%至100%,變相使美元價值再次獲得黃金的支持,也促使市場重拾對美元的信心。
快轉至2025年,美國再次面對巨額的雙赤字,而據非官方的數據,美國黃金儲備的市值在2023年下降至流通美元的20%以下,而美元直至最近才開始從歷史性估值過高的水平回落。
在投資者預期特朗普政府將重設貨幣秩序下,金價已從2023年每盎斯1800美元,上漲至近期3500美元,但美國黃金儲備的市值對比流通美元仍低於40%,因此,預測金價可能在2026年初再攀升至每盎斯4000美元,使該比率回到50%。
此外,借鑑1971和1985年的經驗,估值過高的美元將開始調整,尤其是兌錄得資本賬盈餘的國家貨幣,例如瑞士法郎、日圓、新加坡元和歐羅。
綜觀年初至今,歐羅和瑞士法郎兌美元滙價已進入新交易區間,美元兌日圓可能下跌至140以下,兌新加坡元或走貶至1.28,甚至有望在明年中挑戰1.2的關口。
由於全球股債市場大幅起伏且前路未明,而金價已經上漲不少,投資者可以考慮把握資本賬錄得盈餘國家貨幣兌美元可能升值的機會,以為今年下一階段的貨幣秩序重設添加額外的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