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5年5月3日

余碩衡 保險

對沖取消:企業生存與退休雙重挑戰

隨着2025年5月1日強積金對沖機制正式取消,社會焦點多集中於僱員權益的提升,卻忽略了這項政策對全港36萬間中小企業主帶來的財務挑戰。對許多企業主而言,這不僅是營運成本的增加,更直接影響自身的退休規劃。

以一家眼鏡框製造企業為例,該公司在香港聘用50名員工,其中20名已服務超過5年,符合長期服務金資格。隨着對沖機制取消,當這些員工日後離職或退休時,僱主將面臨額外的財務負擔。

根據《僱傭條例》,計算長期服務金時,無論員工實際薪酬多高,月薪上限一律定為22500元。該企業20名資深員工平均年齡50歲,月薪均超過30000元,已工作10年,預計再服務10年後退休。考慮到對沖取消不設追溯期(即2025年5月1日前的供款仍可用於對沖),僱主仍需為每位員工額外支付約15萬元(基於22500元×2/3×10年的計算),合共約300萬元的長期服務金。這筆款項無法從強積金僱主供款中抵銷,構成企業的實質財務負擔。

對中小企業主而言,企業不僅是謀生工具,更是其退休保障的主要來源。對沖取消帶來的額外支出,迫使企業主必須重新審視營運策略,更謹慎地規劃現金流,甚至可能需要調整業務發展計劃或延遲自身的退休時間。

雖然政策旨在保障僱員權益,但若企業為應對新制度而縮減成本,如放緩業務擴張、減少招聘或調整薪酬架構,最終可能形成對僱員的間接影響。這突顯了僱主與僱員之間的利益實為一體兩面,政策影響需從整體經濟生態來評估。

面對對沖取消帶來的新挑戰,中小企業主可考慮以下實用策略:
1. 善用政府資助計劃:政府推出為期25年的「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資助計劃」,首3年資助比率高達50%。企業應及時申請此資助,並將其納入長期財務規劃。隨着資助比例逐年遞減,企業更需未雨綢繆,逐步適應全額承擔的過渡。

2. 優化人力資源策略:重新檢視人員配置,區分核心與輔助職位。對關鍵人才強化留任計劃,對非核心職能考慮更靈活的用工模式,如合約制或外判安排,以合理控制長期服務金風險,同時維持運作效能。

3. 專業財務評估:聘請專業會計師或精算師,運用精確的精算模型,基於企業特定的員工結構、年齡分布及薪資水平,評估未來長期服務金的潛在負債。根據專業評估結果,建立系統性的財務儲備計劃,避免日後面臨突發的現金流壓力。

4. 策略性強積金安排:針對資深員工,考慮增加強積金自願性供款作為提前準備。此舉不僅可享有稅務優惠(最高可達薪酬總額的15%),更能通過強積金的投資增值,讓準備金隨時間增長,長遠減輕一次性大額支出的壓力。

5. 精選優質強積金計劃:選擇收費合理、投資表現穩健的強積金計劃,確保自願性供款能獲得優化回報。定期檢視投資組合表現,必要時調整資產配置,充分發揮資金的長期增值潛力。

強積金對沖機制取消無疑為中小企業帶來了重大的財務挑戰,特別是員工隊伍穩定、資深員工比例高的企業。然而,挑戰中亦蘊含機遇,透過前瞻性的財務規劃、精細的人力資源管理和策略性的強積金安排,企業仍可有效控制風險,確保可持續發展。
對眼鏡框企業主及眾多中小企業家而言,當務之急是制定全面且有遠見的應對策略,不僅保障企業的財務健康,同時為自身的退休生活做好充分準備。唯有積極主動、未雨綢繆,方能在新政策環境下駕馭挑戰,維持競爭優勢,實現僱主與僱員的雙贏局面。

在變革時代,智慧的規劃與靈活的應對,將成為企業持續成功的關鍵。

余碩衡

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

副主席(發展)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