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5年4月4日

吳重光 基金

特朗普新政先苦後甜?

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的政策組合呈現出雙重特質:一方面推行刺激通脹的民粹政策,另一方面則採取有利營商、抑制通脹的供給側措施。市場普遍關注這兩類政策究竟能否協調推進,避免彼此互相抵觸。

我們留意到,美國本土的商業信心(尤其是小型企業)已從大選後的高點回落。在政策前景未明的情況下,企業紛紛暫緩招聘和投資計劃。

同時,聯邦政府出乎意料地將「瘦身計劃」列為施政重點。此舉雖有助緩解債市對財赤的憂慮,但由政府效率部(DOGE)主導的改革推行過於倉卒且缺乏透明度,因而削弱了消費者信心。

地緣政治風險急升,卻意外促使歐洲加快軍備擴張。預計今年上半年的不明朗局勢將逐漸消散,美國私營企業將扮演更重要角色,同時為長期低迷的歐羅區注入新動力。我們認為,全球經濟正邁入由科技驅動、生產力提升和資本回報率上升的新階段,但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尚未釐清前,投資策略仍需保持審慎。

1月美國經濟數據表現疲弱,服務業增長放緩,製造業雖有改善,但部分反彈來自企業為躲避潛在關稅而提前進口的影響。加州山火、極寒天氣,加上季節性因素和大選前消費回落,導致零售銷售等多項指標大幅下滑。不過,我們認為這波疲態僅屬短暫性質,全年經濟增長仍有望維持約2%的水平。

支撐美國疫後快速復甦的財政刺激措施正逐步退場,而由人工智能(AI)驅動的新一輪投資周期正悄然展開。雖然這股投資動力將於年內填補突如其來的經濟缺口,但隨着政策方向和可預測性的不確定性加劇,中期內仍可能出現短暫調整。所幸美國企業盈利表現仍然穩健,並呈現適度擴散趨勢。

若1月的疲弱數據僅屬短暫現象,後續市場波動將主要源自政策層面的不確定性。

我們預計美國政府將繼續通過關稅與重組軍事部署,重塑全球貿易秩序,並推動三大趨勢:第一,美國將推動汽車、半導體及製藥產業遷回國內;第二,針對各國進行量身訂造的互惠協議,包括關稅及非關稅壁壘;第三,美國將在維持與歐洲關係的同時,減少作為歐洲主要防衛力量的角色。

德國政策官員正加緊應對行動,但提升國防與基建的壓力迫在眉睫。美國政策重心的轉向正推動歐洲重新審視其財政政策,或將引發該國政策重大轉變。考慮到歐洲資產估值長期偏低,其上行潛力不容忽視。

美國政策將聚焦於壓抑內需、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及歐羅區。歐洲增加國防開支有望帶動經濟復甦,若互惠外交促使中國與歐羅區放寬抑制消費的措施,則可能為全球經濟增長帶來意想不到的裨益。若情勢發展符合預期,全球消費回升、歐羅區國防開支上升以及AI技術普及,將有望為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當局勢漸趨明朗,全球增長差距料將進一步擴大,並繼續有利於美國;但整體而言,全球經濟增長在中期內仍有上升空間。

至於美國,其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平衡多方利益,包括在互惠與保護主義、選民福祉與通脹壓力、國防開支與減稅、監管鬆綁與民生保障之間巧妙取捨。市場將密切關注這些政策能否轉化成提升生產力,從而抵銷供應鏈中斷和移民減少帶來的通脹壓力。預計特朗普政府將根據市場反應調整政策路徑。

儘管我們對2025年的市場前景仍抱持審慎樂觀態度,但在特朗普政府多變的政策環境下,市場短期內仍可能面臨波動。

吳重光

柏瑞投資亞洲

多元資產投資組合經理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