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七巨頭」在2025 年初遇上明顯阻力,意味着與其以往的市場主導地位有所轉變。
此主導地位的變化由若干因素促成,特別是估值及盈利方面的憂慮。對沖基金一直積極減持這些股票,反映他們關注對人工智能的大規模投資回報存疑,亦對回報遞減的「定律」感到不安。因此,投資者的目光轉向較為防禦型的板塊,如醫療保健板塊。然而,金融板塊在過去幾個月的強勢則未受影響。我們對醫療保健及必需消費品行業給予「市場同步」評級,對金融行業則給予「跑贏大市」評級。
宏觀經濟憂慮亦導致市場領導地位趨勢的轉變,包括特朗普政府政策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當中包括關稅及政府效率部(DOGE)削減開支。就前者來說,公司業績會議提及關稅的次數呈拋物線型增長,超過2018年貿易戰期間的水平。
就七巨頭而言,今年截至目前的表現排名相比去年大幅下滑,彼此之間的表現差異程度亦顯著擴大。然而,對投資者來說,市場亦並非只有壞消息。標普 500指數在過去一年只有22%的成份股跑贏指數,而在過去一個月,同一比例則躍升至50%。
我們認為,七巨頭於年頭以來所面對的困境或因變化不斷的盈利環境造成。市場在過去一年出現七巨頭與「市場其餘股份」(標普500指數七巨頭以外公司)增長率趨向一致的現象。七巨頭的盈利增長有所放緩,而標普500指數其他股票情況則相反。
誠然,上述過程相當曲折,畢竟今年第一季市場其餘部分的增長預計無法重現 去年第四季的高速增長。七巨頭今年的盈利增長料將低於2024年,而標普500 指數中除七巨頭之外的其他成份股則相反。
這並不代表七巨頭的基本因素已經完全改變甚至轉差。事實上,在去年第四季度,七巨頭已連續八季有6間公司超出盈利預期,營業額及盈利均表現持續強勁,加上市場其餘成份股表現領先,反映業績擴張並不一定是零和遊戲。
板塊領導地位的轉換迅速且波動是我們對今年的預期之一。以下幾點值得關注:第一,從年初至今的表現來看,防禦型板塊佔先,醫療保健及必需消費品分別是第一及第三表現最佳的行業。第二,金融板塊位居第二,過去幾個月相當強勢,突顯市場並非完全放棄周期性股票。第三,儘管醫療保健板塊於今年目前領先,但至今為止未有一周擠身首位;相反,雖然非必需消費品今年有四周上升,但最近的回調足以使該板塊敬陪末座。第四,能源板塊在今年有三周表現最佳,是奪得榜首最多的板塊;然而就今年以來的表現來說,暫時只排在第六位。
2025年至今,市場表現迅速轉變,從之前一些備受青睞的板塊轉向較為防禦性的板塊,這提醒我們要注意分散風險及定期重新調整投資組合。政策不確定性顯著升溫,以及盈利及估值憂慮等傳統基本因素,均是促成轉變的原因。這段時間的板塊波動急速,我們預計情況將於全年持續。
嘉信理財高級投資研究専員Kevin Gordon,對此文也有貢獻